蹬地。

變向。

衝刺。

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德約科維奇就已經做出反應,繞出一個“U”型曲線,切回反手,並且沿著斜線上步。

速度,已經提升到了極致。

此時就能夠看出來,高文的擊球也不是完美的,為了隱蔽自己的擊球目的,高文拖延了一些時間,以至於最後出手的控制就不夠細膩也不夠到位,卸力、線路、落點等等全部都欠缺一點,就是一點點。

然而,恰恰就是這一點點,給了德約科維奇最後一點喘息空間。

一蹬。

德約科維奇標誌性的硬地滑步就已經衝了出去,一個劈叉,身體的柔韌性展現得淋漓盡致,雙手反拍切入網球和地面之間的狹窄空間,甚至還有時間觀察一下高文的站位,越是混亂就越是冷靜越是大膽。

輕輕地,一挑一撩。

哪怕擊球空間已經所剩無幾,哪怕身體延伸已經接近極致,德約科維奇也還是火中取栗地完成反擊。

直線。

推深。

沒有力量也沒有速度,全靠手感控制。

赫!

全場,震驚,目瞪口呆地注視著德約科維奇的回球,這應該是今天開賽以來難度最高也最精彩的一次回球。

網球,輕盈地越過球網,拋物線漸漸升高,卻在接近底線的時候,快速下墜,帶著強烈旋轉落線上上。

邊裁:界內。

艾斯德拉基:界內。

儘管非常非常驚險,儘管看起來有些出界嫌疑,但德約科維奇的回球還是落線上上,至少裁判們如此認為。

然後,德約科維奇就在困境之中將高文推向困境,明明是防守的絕境卻被德約科維奇解讀為一次機會。

鴉雀無聲的寂靜之中,只有高文蹬地狂奔的聲響在迴響激盪——

狂奔。

衝刺。

忘乎所以。

高文確實陷入困境,絕對困境。

德約科維奇注意到高文的站位,不僅在反手位,而且還在底線之內準備持續上網壓迫,於是他推了一個直線深區。

高文也和德約科維奇一樣,不得不改變移動方向、移動重心,從半場的位置沿著斜後方的角度全力衝刺,速度稍稍慢一些,可能就需要在身後的位置完成擊球,回球線路的選擇性也就被自己的身體限制住。

如此一來,德約科維奇的網前截擊也就會方便許多,扭轉局勢,佔據主動。

高文正是明白這一點,所以速度已經提升到極致。

此時已經沒有時間後悔,自己剛剛的小球質量再出色一點,局面就不一樣了,他必須專注眼前的擊球。

踏。踏。踏。

腳步碰撞地面的聲音有些沉悶卻又帶著迴響,宛若在海面之上飛馳一般,力量和力量的碰撞讓肌肉完全燃燒起來。

視線,朝著底線方向,基本處於背對球場的狀態,視線餘光已經看不到德約科維奇的位置,即使自己追趕到位,整個視野、線路、空間也全部和想象中不太一樣,所以,就只剩下直線的通路能夠擊球了?

用腳趾想就知道,德約科維奇肯定守候在直線位置。

所以,怎麼辦?

呼呼,獵獵狂風在耳膜之上撞擊著,心臟的跳動反而漸漸放慢下來,強壯而有力,大腦進入一片清明。

他,已經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