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儘管開局落後,但高文並不慌張,前兩局裡,兩位球員都有機會,只是德約科維奇把握住了機會而已。

這也證明了——

德約科維奇為這場決賽做好萬全準備,志在必得的信念與野心完全沒有掩飾,當然,也沒有必要掩飾。

因為高文和德約科維奇一樣,當雙腳踏上這片球場的時候,他們都是瞄準冠軍而來的。

那麼,高文如何還擊呢?

頂住衝擊,站穩腳跟,從回球深度開始做起。

一般來說,和德約科維奇的比賽需要做好拉鋸周旋的準備,線路的變化、落點的牽制、節奏的調節、縱深的運用等等環節都至關重要,不能僅僅依靠一項武器或者三板斧。

如果妄想一拍兩拍就解決戰鬥,那麼結局很有可能就是稀裡糊塗地輸掉比賽,落花流水地毫無還手之力。

自然地,回球需要更加註意線路佈局,而不是漫無目的地搏殺。

但現在,德約科維奇試圖先發制人,局面也就不太一樣。

高文知道,德約科維奇依舊是那個德約科維奇,骨子裡的東西是不會改變的,他還是習慣多回合拉鋸,開局階段的勇猛與爆發持續不了太多時間,伴隨著比賽的推進,德約科維奇的戰術就會退回原地。

眼前,德約科維奇正在做的就是儘可能保持強度,爭取儘快將第一盤勝利收入囊中,建立領先優勢,如此一來,進入第二盤第三盤,德約科維奇就可以放心進入自己的習慣節奏,和高文慢慢展開周旋。

於是,答案也就出來了——

高文需要做的就是頂住衝擊、拖住比賽,必要的話,甚至是放慢比賽節奏,不知不覺地打破德約科維奇的激進戰術,迫使德約科維奇回到自己習慣的舒適領域,反而是高文需要將比賽回合僵持起來。

那麼,德約科維奇正在用高文的方式對付高文,這是否意味著高文準備用德約科維奇的方式對付德約科維奇呢?

未必。

高文也有自己的網球哲學,而且德約科維奇底線兜來兜去的打法他也嘗試過,去年的亞洲賽季期間,但事實證明,那並不適合他,反而容易干擾自己的佈局思路。

高文的選擇是——

回球深度。

德約科維奇是一位非常擅長包裹球的球員,無論是費德勒的平擊,還是納達爾的上旋,他都能夠兜回去;但現在,德約科維奇一直在搶,反而很少包裹也很少兜球,高文的目的就是讓德約科維奇重新兜球。

當高文將回球深度控制在底線一米之內的時候,德約科維奇就會感受到擠壓和衝擊,他並不習慣頻頻強行發力地暴力進攻,往往就會下意識地將網球兜起來,重新佈局重新僵持,然後再尋找進攻機會。

於是,德約科維奇試圖持續施壓的戰術也就會遭遇一些挫折,你來我往的拉鋸戰可能需要繼續僵持片刻。

這也就意味著高文創造機會出手進攻的縫隙會更多。

——“40:30”,高文拿到了局點。

再然後。

“漂亮!”

“高文這兩拍擊球,一拍雙手反拍壓在底線上的深區擊球限制住德約科維奇,一拍側身正手直線制勝分,整個節奏整個銜接整個佈局,完全頂住德約科維奇的腰肋,轉守為攻的時機展現出絕對頂尖水準。”

“高文順利保住發球局,這也是開賽以來,第一個沒有面對任何破發點考驗的發球局。”

三局過後,局間休息。

球迷觀眾所擔心的一面倒情況並沒有出現,儘管破發出現的比較早,但高文快速站穩腳跟頂住衝擊,穩住局面。

和上一場“費德勒VS高文”的半決賽一樣,從比賽開局階段就能夠深深感受到兩位球員之間的博弈與碰撞。

緊繃。膠著。勝負,往往就在一分兩分之間。

“2:1”。

“3:2”。

比賽,繼續,兩位球員雙雙保發,德約科維奇依舊保持著一個破發的優勢。

局勢,似乎漸漸進入盤中階段的平穩期,但專業人士就能夠看出來,僵持回合正在增多,德約科維奇依舊在試圖保持壓迫保持強度,然而伴隨比賽的推進,難度越來越大,於是,博弈也在逐漸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