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嘟。

口乾舌燥,心跳如鼓。

不由自主地,吞嚥一口唾沫,然而乾燥到冒煙的喉嚨也還是沒有得到任何滋潤,狂跳不止的心臟幾乎就要炸裂。

費德勒的球迷紛紛表示,很後悔,非常後悔,當事人悔不當初——

他們就不應該嘚瑟。

費德勒在高文發球局拿到連續三個破發點的時候,他們不應該得意忘形,不應該打破節奏,更不應該挑釁高文。

結果呢?

徹底激怒高文,不僅平靜而且堅定,眼神裡迸發出使命必達的信念,摧枯拉朽的一波流就扭轉了局面。

那眼神,那模樣,那姿態,就如同超級賽亞人一樣。

認真想想,上一局“0:40”的插曲,絕對是一場鬧劇,沒有破壞高文的節奏不說,反而是破壞了費德勒的節奏,那些得意洋洋聒噪煩人的球迷確定不是間諜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葬送眼前的大好局面。

而且……

事情,還沒有結束。

繼上一局“0:40”之後,連續第二局出現“0:40”的比分——

賽點,出現了。

還是連續三個。

換而言之,高文剛剛打出一波連下八分的狂潮,在極度被動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激發出全部潛能,打出火氣打出血性打出氣勢,狀態在第四盤收官階段提升到全新層次,瞬間就帶出勝負關卡的機會——

他,準備一鼓作氣拿下第四盤兌現全場比賽的勝利。

這份魄力,這份氣質,震撼全場。

於是。

嗡,嗡嗡嗡。

阿瑟阿什球場鴉雀無聲,唯恐任何一點聲響就可能再次激怒高文,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全場主場?

主場優勢,在這一刻,前所未有的乖巧,大氣都不敢喘。

即使是解說席裡也不例外。

麥肯羅腦海一陣轟鳴,所有預想所有判斷所有常識全部都被推翻,不是費德勒表現不好,而是高文的關鍵時刻提升狀態和掌控比賽的能力完全打破預期顛覆判斷,憑藉一己之力瞬間打破對峙的平衡。

這,意味著什麼?

“不管輸贏,不管冠軍歸屬,僅僅憑藉著這一場比賽,同時也是第三盤和第四盤關鍵時刻的比賽掌控,高文就已經證明自己。”

“他,就是第五巨頭。”

大腦裡才剛剛冒出一個念頭,就再也控制不住地瘋狂往外茁壯成長。

麥肯羅不得不深呼吸一口氣,勉強拉住韁繩,不是因為恐懼或者懷疑,而是因為眼前賽事依舊在進行。

他可不願意錯過精彩。

“先看這一分再說。現在費德勒也已經沒有退路。”

費德勒惱嗎?

其實不惱,當憤怒突破一個臨界點之後,理智也就回來了。

從手握三個破發點掌控通往第四盤勝利的鑰匙到面對三個破發點兼賽點距離輸掉比賽只有一線之隔,一切都發生得太快,費德勒就好像突然不會打球一般,連丟八分,這對頂尖球員來說是致命的狀況。

的確,每位球員在比賽裡的狀態都是持續波動持續起伏的,當低谷對上高峰的時候,差距自然更明顯,四巨頭也都是血肉之軀,他們自然也不能例外;但四巨頭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底蘊也在於臨場調整。

所以,他們也偶爾會連續丟分,但他們往往很快就會站穩腳跟,“斷電”的情況不會持續太久。

更何況還是在大滿貫半決賽的關鍵時刻?

費德勒瞬間清醒過來。

他現在需要的不是無能狂怒,而是冷靜和專注,越是危機時刻就越是能夠保持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