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是費德勒的發球分,但依舊是高文的盤點。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一記ACE或者發球直得,以發球乾脆利落地結束這一分,否則變數還是不能忽略。

放眼望去,觀眾看臺裡默默雙手合十祈禱的身影不在少數,應該所有人都在朝滿天神佛發出同一個想法:

ACE。

呼吸,瞬間凝滯——

費德勒發球了。

舒展,延伸,流暢,就好像費德勒在賽場之上演繹千次萬次一般,網球化作一道流光越過球網鑽了過去。

一發,進了!

時速198公里!

外角!

盤點上,費德勒終於選擇了經典的二區外角戰術,並且完美執行,從速度到力量再到角度全部到位。

唯一的控制就在於,費德勒也知道自己搶七局的發球質量下降,所以為了保證一發,他沒有拼死角。

也就是說,外角的線路沒有完全撕扯開來。

儘管如此,費德勒也已經透過發球為自己建立起優勢。

高文,格外被動。

腳步一踏,身體推送出去,雙手反拍第一時間就已經迎前,但還是被動。

一來,速度。

二來,彈跳。

三來,旋轉。

費德勒的這記平擊發球控制非常出色,落地之後帶著明顯下旋,鑽入地面,以至於彈跳高度非常低,迫使高文一邊移動一邊下蹲,不斷降低重心,雙手反拍必須從膝蓋以下往上提拉,將網球提升起來。

而且,速度和角度的擠壓也讓高文沒有揮拍空間。

勉強地將網球提拉推送過去,但拋物線還是稍稍偏高,高文馬上就拉響警報,意識到費德勒的下一拍進攻銜接必然提速展開全面壓迫。

一蹬,剎車。

一踏,發力。

一推,身體就已經朝著拖拽重心衝向右側正手位空檔。

但緊接著,高文就看到費德勒的擊球動作——

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