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依舊精彩,強度和速度稍稍下降,但費德勒和高文兩位球員都是手段多樣技巧豐富的型別,在體能下降的局面下,反而用多變的技戰術組合讓網球煥發出另外一種魅力,比賽內容格外好看。

費德勒的聰明,毋庸置疑——

在“2:0”落後的情況下,他先站穩腳跟,保住自己的發球局,確認自己不會進一步陷入更糟糕的困境,而後在高文的發球局裡尋覓機會,但他也不著急。

畢竟,如此局面下,他的精力和體能需要更加合理地分配,不能全部傾注在對手發球局裡,不僅因為他需要保住自己的發球局,而且他還需要為接下來的第三盤考量,乃至於第四盤第五盤。

比賽,需要看全域性,而不是如同小年輕一般不管不顧地埋頭前衝。

分別在第四局、第八局裡,費德勒做出一些嘗試,有搏殺有冒險,試圖在高文的發球局裡尋覓一些機會,在避免大量消耗自己體能的情況下,看看是否能夠撕開一些裂縫。

然而,高文的應對非常出色,費德勒前後一共拿到五個破發點,但高文全部順利挽回。

於是,費德勒也就沒有再一直糾纏不休。

“6:4”。

高文憑藉著開場的那一次破發,一路保持優勢到最後,拿下第二盤。

至此,費德勒在北美夏天硬地賽季一盤未失的光環也就被打破——

一切,似曾相識。

目前為止,和溫布林登一模一樣。

同樣是高文,同樣是在半決賽,同樣是第二盤,高文以無與倫比的表現從費德勒手中搶下一盤打破光環。

也許比分稍稍不同,但整體走勢一模一樣。

所以,結果也一樣嗎?

很快,觀眾們就意識到,眼前和溫布林登絕對不是同一場比賽。

在溫布林登,高文一鼓作氣趁勝追擊,拿下第三盤,反超大比分;然而在法拉盛,第三盤率先破發的是費德勒。

前七局,兩位球員各自保發,費德勒憑藉著先發球的優勢,“4:3”暫時領先。

然而,從第二盤就慢慢開始蓄力慢慢開始佈局的費德勒,積攢足夠能量,在關鍵時刻發力,打破平衡。

第八局,錯過三個破發點後,費德勒憑藉著一拍技驚四座的反手斜線“insideout”兌現第四個破發點,繼第一盤之後再次破掉高文的發球局,並且“5:3”領先,迎來自己的發球勝盤局。

此時人們就意識到,經過溫布林登,高文在成長,費德勒也在提升,即使比分相似,但比賽脈絡和局勢已經完全不同。

你來我往的強強碰撞,在第三盤詮釋出全新色彩,一路連綿不絕地延續下來,全程高能,絕無尿點。

然後。

“40:30”,費德勒在第九局裡率先拿到了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