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 寸土必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一次,分與分之間的間隔,費德勒稍稍花了一些時間,利用擦汗的機會,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
上一局和這一局的情況幾乎是映象的水準,不是發球一方發揮不好,而是接發球一方改變進攻模式,不僅佈局精準,而且執行到位,反而抓住夜場大風和低溫對發球帶來的影響,扭轉接發球的被動。
——納達爾和弗格尼尼的決勝盤,兩位球員加起來也就只保住一個發球局,這就是非常直觀的資料。
但眼前這場比賽卻不同,費德勒在發球層面的信心也不同,所以,費德勒也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
而後,轉身,歸位,繼續比賽。
一區,帶切外角。
時速僅僅只有173公里的發球,非常突然地減力,但落點精準,準確壓住發球區淺區的邊線竄了出去。
這,純粹就是實力球。
哪怕高文預判準備,他的腳步也還是不得不被拉出單打線外,甚至已經來到雙打線;而且擊球點非常難受,正手必須在肩膀以上的位置出手,難以發力,於是高文只能用正手拉出一個超級上旋迴球。
高文希望透過旋轉和落點壓制費德勒,不讓費德勒上手進攻,但這次,費德勒根本就不等網球落地——
上網,截擊。
一拍凌空抽擊,費德勒就已經將高文的回球直接頂撞回去。
直線,鑽入空檔。
高文的腳步還在球場另一側的雙打線附近,根本沒有機會。
“30:40”。
阿瑟阿什球場完全沸騰了起來。
從回合拍數來看,兩位球員多拍糾纏的回合並不多,往往就是前三拍的爭奪,但你來我往的較量和博弈卻異常豐富,針尖對麥芒的進攻強強碰撞絕對是火花四射,現場觀眾一個兩個都按耐不住情緒。
熱血沸騰!
“啊!”
費德勒再次握拳慶祝,暗暗為自己鼓勁——
博弈,依舊在繼續。
費德勒在算高文,其實,高文也同樣在算費德勒。
整個巡迴賽裡,所有人都知道費德勒的發球能力,也許單純論發球實力,費德勒還是比不上卡洛維奇、伊斯內爾這些大炮,但費德勒是最擅長將自己的發球與後續戰術結合起來並且提升發球威脅的球員。
從前面幾個回合來看,費德勒今天的發球策略還是側重高文的正手位。
當然,費德勒不是那麼偏執的性格,不可能瞄準高文的正手一根筋到底;但戰術層面上應該有分佈。
所以,接下來第二個破發點上,繼續正手?亦或者是偷襲反手?
如果是現在這一批年輕球員,往往會繼續選擇正手,因為自己正手發球狀態好,而且發球效果也好,就好像剛剛這一分,即使被高文準確預判,只要發球質量出色,就一樣能夠將主動權掌握在手裡。
但費德勒不同——
網球比賽,不能只看眼前,而需要展望全域性,尤其是大滿貫五盤三勝制的比賽。
他們需要為後續佈局。
如果是高文,此時就會偷襲反手,打破對手的判斷和猜想,讓對手捉摸不透自己在關鍵分的戰術;同時,也是豐富發球套路,避免後續真正需要改變發球線路的時候卻因為手感不佳而出現發球失誤。
現在還是比賽初期,最最忌諱的就是束手束腳。
那麼,費德勒是什麼想法呢?
二區。
高文目光清澈聚精會神地注視著球場對面,腳跟抬起,保持身體重心的輕盈,膝蓋如同塞入彈簧一般。
踮腳,擺動,然後,啟動——
反手。外角。
準確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