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費德勒。

從綜合實力以及近期狀態來看,費德勒確實稍稍佔據些許優勢,至少在現階段,費德勒依舊是對德約科維奇最具威脅的球員,奪冠熱門不是說說而已。

記者們應該沒有錯過一個重點——

自辛辛那提以來,費德勒不僅保持全勝,同時不失一盤。

和草地賽季一樣,費德勒出色的發球狀態以及精彩的臨場反應,還有最最重要的一個關鍵,一顆不屈的炙熱的鮮活的冠軍之心。

毫無疑問,費德勒依舊是目前ATP巔峰之中的頂級存在。

尤其是和頂尖球員碰撞的時候,費德勒的競爭意識和求勝慾望依舊在熊熊燃燒,這是難能可貴的。

一直到多年以後重新回顧歷史軌跡,不難發現,其實2015年確實是費德勒全面復甦全面回暖的一個巔峰,從技術到狀態再到信心,全部都達到一個全新高度,這應該就是2012年以後他最好的一個賽季。

但是,按照高文上一世的歷史來看,為什麼費德勒在2015年沒有能夠贏得任何大滿貫冠軍呢?

——技術桎梏。

儘管這樣說來可能有些震驚,費德勒?整個巡迴賽裡技術最為全面的那個費德勒?他居然有技術桎梏?

怎麼可能!

然而,事實就是如此。

費德勒意識到,自己在進步的同時,以納達爾和德約科維奇為首的競爭者也在進步,而且對手的進步幅度超過自己,他的進步反而看起來像是退步,即使自己的技術、狀態和信心全部都已經達到巔峰,卻依舊還是不夠。

單手反拍的抗擊打能力,這就是桎梏所在。

和德約科維奇巡迴賽第一雙反的正面碰撞,和納達爾正手超級上旋的強強碰撞,費德勒完全落下風,儘管在大師賽三盤兩勝制的比賽裡,費德勒能夠取勝,但大滿貫五盤三勝制的舞臺上卻差一口氣。

上一世裡,費德勒連續三項重要賽事的決賽,全部輸給德約科維奇,這對費德勒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

不是他狀態不好或者信心不足,而是技術短板成為桎梏。

於是,這才促使費德勒在2015年的休賽期更換球拍,透過增加拍面面積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甜點面積,儘管單手反拍的控制難度上升,但相對應地,抗擊打能力也得到提升,短板得到一定程度的彌補。

後來的事情,球迷們都已經知道了,費德勒又拿了兩座澳網冠軍和一座溫網冠軍。

也就是說,在2015年的當下,其實費德勒的競技狀態和自己的巔峰時期已經相差無幾,不是他變弱了,而是德約科維奇、瓦林卡這些競爭對手們變強了,對費德勒的衝擊也就更加明顯。

巔峰時期的費德勒,到底多強?

統治力是毫無疑問的。

今年美網,費德勒的信心相對於溫布林登又進一步提升,全英俱樂部決賽四盤輸給德約科維奇的比賽可以說是一個沉重打擊,在那之後痛定思痛捲土重來,抵達法拉盛的時候,費德勒就沒有掩飾自己的信心。

今晚,面對瓦林卡,費德勒也展現出自己的信念——

勝利?

不,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