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讓費德勒震怒的是法網的安保工作。

那名孩子球迷,前後兩次嘗試接近費德勒,第一次,費德勒背對孩子,根本沒有看到,只是察覺到異動;第二次,孩子才成功抱住費德勒的大腿,並且索要簽名。

問題就在於,從頭到尾,法網的安保工作人員形同擺設,全程沒有人阻止,這是工作的嚴重失職。

此時,再聯想一下塞萊斯的事件,整個網壇齊齊聚焦,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那不是一個孩子呢?

如果這次是孩子下次則不是呢?

如果費德勒應激反應不小心傷害到那個孩子呢?

特別是當伊瑟恩以輕描淡寫的語氣一筆帶過,話裡話外譴責費德勒小題大做,業內人士們也就坐不住了。

事情,可大可小——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鬧到如此地步,只需要伊瑟恩承認安保工作失責,並且整改,給眾人一個交代,一切也就能夠平息了;但偏偏,伊瑟恩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的態度才扣動了混亂的扳機。

現在,討論就已經漫天漫地地鋪陳開來,從ATP到WTA,不止是男子球員,所有參賽球員都全面覆蓋。

一個小小的細節就能夠看出來,費德勒的影響力確實非比尋常,如果是其他普通球員提出抗議的話,不要說引發熱議了,恐怕就連引發關注都困難;但現在,事情正在浩浩蕩蕩地全面蔓延。

這不,高文的賽後新聞釋出會也被捲入其中,並不是記者們在徵求高文的支援,而是記者們在等待意見領袖的表態。

他們,需要高文站隊。

偏偏,如此棘手又如此敏感的話題,高文又不能迴避,於是,考驗高文臨場反應能力的時刻就來了。

老實說,高文有些意外——

他確實低估了自己的影響力,日日夜夜浸泡在訓練場上,與社交網路絕緣,以至於他感受不到流量的狂潮,按部就班的日常生活顯得風平浪靜,他也沒有想到,這樣的議題居然開始徵求自己的意見。

第一反應,就是調侃打趣一番。

不過,高文還是保持住了冷靜,很快就意識到,這是一個嚴肅議題,不能開玩笑,需要認真對待。

這件事,說棘手,確實棘手;但認真想想,其實也沒有那麼棘手。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