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5。”

全場,鴉雀無聲;但胸腔裡的心臟依舊在瘋狂跳動,剛剛那一記回發球ACE輕而易舉就點燃一號球場的狂熱,忍不住開始期待更加精彩的碰撞。

噗。噗。

迪米特洛夫簡單拍了兩次球,抬頭看了一眼高文,是確認對手已經準備好,也是確認對手站位。

而後,發球——

內角。

繼續壓制高文正手。

有些意外。

剛剛在正手位遭遇高文錘擊,但迪米特洛夫完全不為所動,反其道而行地打破套路繼續壓制正手。

從發球到戰術層面都能夠看出迪米特洛夫的老道。

“呃啊!”

高文的預判並不準確,腳步啟動也就稍稍慢了些許。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一記發球,迪米特洛夫沒有全力輸出,而是稍稍控制,最後要了一個落點——

非常靠近T點的位置。

高文,連續交叉步拍馬趕到,卻已經沒有揮拍空間,網球基本已經來到眼前,再不擊球就太遲了。

倉促之間,正手乾脆放棄引拍,一推一切將網球挑起來,用手腕完成包裹,儘可能確保回球在界內。

防禦式接發球,幾乎沒有戰術可言,完全將主動權讓給對手。

但高文別無選擇,當對手發球狀態保持火熱的時候,作為接發球一方就是極度被動,只能勉強將網球推回去,希望這一個回合還有機會延續下去。

飄飄忽忽、晃晃悠悠。

網球劃出一道拋物線,卻終究沒有深度和旋轉,才飛到對面球場的中場位置,似乎就已經沒有了力量。

迪米特洛夫保持專注,腳步快速跟進,進入底線,站在底線內半步的位置,正手就已經直接出擊——

儘管迪米特洛夫佔據完全主動,一切都按照他的佈局進行,但他也需要保持警惕,因為高文的回球搖擺不定、沒有力量,稍稍急切就可能找不準擊球點而直接打飛,他的進攻還是需要細緻才行。

斜線!

自上而下,迪米特洛夫擊打了一拍小斜線,完全用拍頭的快速甩動完成擊球。

嗖!

網球,化作一道光影,又快又急,宛若箭矢,破空而出。

上網?還是不上?

在擊球前,下一拍的進攻銜接就要思考清楚,特別是上網,如果在擊球后再思考是否上網的問題,難免就已經慢了些許,這一點點細微的差異就可能在網前被放大,導致後續處理回球的難度增大。

迪米特洛夫清楚這一點。

所以,在擊球出手前,視線餘光就已經瞥了一眼球場,注意到高文敏捷輕盈的身影朝著正手快速移動,這也意味著高文對自己的進攻套路已經有所預判。

迪米特洛夫並沒有猶豫不決也沒有臨場變陣改變擊球線路,繼續擊打斜線壓制,但相對應的,腳步就沒有冒然上網。

連續小碎步調整,迪米特洛夫就已經重新回到底線後,身體重心朝著左側反手位移動。

此時,球場對面就可以看到高文右腿一次強有力蹬地剎車,正手出拍順著轉體動作發力,出拍飛快,一次甩鞭就已經完成擊球。

整個銜接,輕盈,緊密,靈動。

斜線!

正手!

迪米特洛夫稍稍有些意外,顯然高文瞄準反手位的擊球佔據高比例,而這次選擇從正手突擊略顯反常。

但迪米特洛夫不見慌張。

因為他的正手斜線進攻形成壓制衝擊,高文在擊球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選擇斜線降低迴球難度也符合常理。

他的腳步,沒有被打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