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3 漸入佳境(第2/3頁)
章節報錯
高文,確實有些狼狽——
腳步踉蹌,重心顛簸,勉強到位,卻發現彈跳之低,他已經完全彎曲膝蓋降低重心,但還是不夠。
伊斯托明用了巧勁,於是落地之後沒有什麼力量,反彈高度有限;再加上落點淺,高文沒有足夠的時間上步,等待網球飛行來到底線附近的時候,高度還在持續下降,差不多就在小腿肚的位置。
再慢一點,就要兩跳落地了。
高文哪裡還有擊球空間,只能雙手反拍切削回去。
連續第二分,伊斯托明展現出頂級的接發球手感,打破高文的發球優勢,甚至為自己製造出機會。
伊斯托明的上步跟進,非常及時,腳步已經來到底線附近,不斷小碎步調整,準備展開連續進攻——
側身正手。
伊斯托明也很少很少使用側身,因為反手足夠紮實,再加上自身爆發力不足,側身效果非常有限。
然而此時,伊斯托明選擇了側身,與其說是戰術,不如說是氣勢,他需要展現自己咄咄逼人的攻勢,從心理層面上展開對抗,進而扭轉被動局面。
落地,反彈,擊球。
伊斯托明的進攻,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儘管爆發力欠缺,但這一拍的銜接緊密流暢,賞心悅目。
網球,宛若閃電一般沿著反斜線飛竄,瞄準反手。
高文的腳步才剛剛完成調整,網球就已經再次衝了過來,如果伊斯托明選擇直線,他可能就追不上了;但這也是他上一拍切削的伏筆,透過側旋以及下旋控制落點,製造出一個落地反彈後難以控制的高難度效果——
順著身體舒展的方向擊球才能夠流暢,也就是說,伊斯托明選擇反手擊球,那就是高文的正手位直線;選擇側身正手,就是高文的反手位反斜線。
預判,不僅僅依靠經驗、觀察、直覺,還依靠陷阱、佈局、謀算,這才是網球博弈的真正魅力。
頓步,蹬地,控制。
然後,高文的雙手反拍就已經正面迎前。
因為自己沒有充足的擊球空間,高文沒有著急反攻,而是借力打力,用雙手反拍撞擊來完成擊球。
重點,在於控制落點。
斜線,淺區,小角度。
簡單來說,就是以發球的方式,瞄準大外角回球。
不需要發力,以控制為主,高文的擊球顯得輕描淡寫,完全沒有任何費力,網球就已經飛行回去。
從反手到反手,但和上一分的正手強強對決截然不同。
伊斯托明頓時就陷入一個尷尬境地——
當他看到自己的側身正手直接撞入高文的手裡,他就意識到不妙,果然人不應該選擇自己不熟悉的事情,條件反射地就戒備正手位,那是大空檔。
重心,第一時間就朝著正手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