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伊斯托明的正手連續第二次正面頂撞,以堪比撞牆的姿勢,進一步加力進一步提速正面出擊。

——斜線。

因為節奏的壓制,揮拍速度已經達到極致,根本沒有辦法再進一步提升拍頭速度,自然就無法變線。

可想而知,伊斯托明就再次擊打出斜線,繼續將網球送回到高文的正手位。

球場對面,高文已經提前預測到伊斯托明的回球,腳步提前移動,早早等候線上路上,並且上前一步,進入底線,搶了小半步空間,利用物理層面的壓迫搶擊球上升點,透過身體重量製造撞牆效果。

當網球飛行過來的時候,不僅需要面對一堵牆,而且這堵牆還在持續上步壓迫,層層力量的堆疊衝撞,伴隨著高文正手卷帶的鞭打,全部凝聚在網球之上炸裂,二號球場就能夠聽到清晰的擊球聲響。

砰!

一聲巨響,幾乎令人懷疑高文就要打爆網球。

網球,被壓縮到了極致,又又又一次沿著斜線飛行,宛若一道閃電般,夾帶奔雷之勢衝向伊斯托明。

這一球,從力量到速度,從落點到線路,整個球質,不要說前兩盤了,即使在第三盤比賽也不多見。

可以明顯感覺到,高文的球質正在一步一步提升,伴隨著球感的熟悉,擊球質量也就得到全面提升。

伊斯托明站在原地也能夠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壓力,網球還沒有飛到自己的位置,肌肉就已經緊繃起來;儘管依舊是斜線,伊斯托明的腳步已經準確到位,但擊球的壓力卻是另一回事。

而且!

就在伊斯托明即將準備擊球的剎那,視線餘光就注意到一個身影,上步、壓迫,悄然覆蓋住了網前——

隨球上網!

在正手與正手的強強碰撞裡,高文根本沒有機會轉被動為主動,但是,他依舊在針尖對麥芒的碰撞裡精準尋找到了一個縫隙,逮住伊斯托明的回球慣性套路持續施壓,並且隨球上網,再次來到網前。

該死!

電光火石之間,伊斯托明快速掃描了一下球場:

直線空檔。

這是高文故意放出來的空檔,他的腳步站在中路和斜線位置,封堵回球線路,但直線一側沒有覆蓋。

問題就在於,來球質量,甚至比上一拍更重更快,根本就沒有變線空間——

可是,沒有時間遲疑了。

伊斯托明只能緊咬牙關,孤注一擲,正手強行衝撞上,瞄準直線空檔。

蹬地,上步。

揮拍,甩臂。

提速,出擊!

“啊!”

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伊斯托明沒有遲疑的時間,正手就已經出擊,瞄準唯一空檔,選擇直線破網。

有那麼一秒鐘,希望還是存在的,但僅僅只是一秒,網球的飛行軌跡就已經脫離控制。

脫軌。

出界。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