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習習,隱約能夠捕捉到外場的歡呼與掌聲,卻越發襯托出二號球場的靜謐;金色陽光在綠茵之上輕盈跳躍,星星點點地點綴著白色,晶瑩易透的陽光在空氣裡氤氳開來,宛若一幅精緻的油畫,但恰恰是這份典雅,卻讓緊繃的神經幾乎就要崩斷。

蹬地!

微風吹拂起高文的白色球衣下襬。

拋球!

身體宛若一張飽滿的弓箭一般壓縮到極致,而後釋放。

擊球!

一發,外角,時速177公里——

減力發球!

網球,包裹一團金色陽光沿著斜線橫穿全場,最後,準確無誤地落在發球區外側小三角的死角之上。

砰!

網球砸在白色粉末畫出的邊線之上,飛濺出一團粉末,這也是草地的特色之一,邊裁往往能夠透過這些白色粉末的飛濺來判斷是否壓線,包括球員和觀眾也都能夠看見,宛若在草叢翩翩起舞的精靈。

發球,球速並不快,但落點精準。

伊斯托明全神貫注,腳步快速橫向移動,雙手反拍早早引拍做好擊球準備。

踏步,踏步,再踏步……

伊斯托明已經意識到,高文的發球要了一個落點,並且用強烈側旋撕扯開角度,他的腳步移動明顯欠缺些許,以至於到位時間有些遲,上半身必須延伸出去,在身體極限點上,勉強完成一拍擊球。

而且,這還不是全部——

視線餘光輕輕一掃,伊斯托明就看到一位白衣飄飄的劍客,腳步輕盈瀟灑,身姿挺拔俊朗,電光火石之間就已經快速朝著球網迫近。

發球上網!

面對賽點,反而是伊斯托明更加緊張,高文已經完全放鬆下來,選擇了草地賽場最為經典的發球上網。

今天這場比賽,高文不是第一次發球上網,但整體而言,還是固守底線比較多,畢竟高文是底線球員。

突然之間選擇發球上網,距離勝利就只剩下臨門一腳的伊斯托明就感受到了壓迫感,出手瞬間更加手緊,反手擊球的觸感就下意識地保守了一些,朝著高文的站位擊打回去。

一模一樣——

和“40:30”的那一分,幾乎是相同的套路,區別在於,那一分是正手進攻隨球上網,這一分則是直接選擇發球上網。

伊斯托明試圖再次用近身回球擠壓高文的揮拍空間,最後製造高文的回球失誤。

一蹬,一踏,伊斯托明及時剎車,控制住了身體,視線隨著網球的飛行朝著高文投去,然後瞳孔微微一縮,就可以看到高文正在調整腳步準備讓開位置為揮拍爭取空間,但從距離來看,好像調整不過來——

難道,有了?

伊斯托明的心臟高高上揚起來,喜悅和幸福,正在噴薄。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