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表示尊重,全英俱樂部制定了一系列規則:

白色球衣就是其中一項,卻沒有想到,一直延續了下來,不管女王是否在場,白色球衣也成為賽場標配;這項規則,在九十年代曾經放鬆限制,要求沒有那麼嚴格,但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又重新嚴格起來。

另外,球員們登陸中央球場比賽,賽前必須向王室包廂行注目禮,不管包廂是否有人,但後來這項規定被認為太過迂腐不知變通,全英俱樂部才作出調整,如果包廂沒人的話,就不需要執行注目禮。

此外,稱呼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講究細節,不同於其他三大滿貫「n/on」的稱呼,在這裡必須稱

呼「紳士(gentlen)/女士dies)」;同時,主裁判在播報比分或者對話的時候必須使用尊稱,在姓氏前面增加字首,「小姐/夫人」、「先生」,這在其他三大滿貫裡也都是沒有的。

其次,種子排位。

其他三大滿貫,全部都是根據報名截止日期的世界排名來確定種子席位,世界第一就是一號種子,簡潔明瞭;但溫布林登並非如此。

因為全英俱樂部是一傢俬人俱樂部,他們認為,自己和ATP、TA等官方組織有所區別,所以不需要完全按照世界排名來確定種子排名。

自2001年開始,全英俱樂部就設立了一個專門的委員會,參考球員過去幾年的草地表現,再根據其世界排名的高低羅列出種子席位。

委員會公佈了這個特別的計算公式,以溫布林登報名截止日期的世界排名積分作為基礎,另外再加上過去十二個月所有草地賽事的積分、以及再往前推十二個月中最好的草地賽事積分的75%。

對此,全英俱樂部表示,草地賽季越來越短暫、越來越珍貴,他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鼓勵球員積極參賽,透過不同賽事的表現短期內提升自己在溫布林登的種子排名,贏得更好的籤位;對草地賽事組織者來說,也就能夠吸引到更多頂尖高手參賽,幫助賽事能夠良性運營下去。

這是雙贏。

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包括女王俱樂部、哈雷、斯圖加特在內的賽事們都得到了更多球員們的重視,最直觀的就是斯海爾託亨博斯,這座荷蘭小城幾乎沒有特別公關宣傳,但因為溫布林登的種子排名方式,每年都有世界排名前三十的球員前往參賽,確保賽事能夠繼續舉辦下去。

也正是因為如此,每年溫布林登的種子席位公佈,也是一大看點——

即使是專業網球記者,往往也懶得透過公式計算積分羅列排名,他們都等待著全英俱樂部的委員會公佈種子排名,然後引發一片驚歎,每年的種子席位或多或少都會引發爭議,有贊同有反對也有看戲。

但不可否認的是,那些草地高手們,確實得益於這項特別的規則。

2010年,溫布林登報名截止前,納達爾反超費德勒成為世界第一,但來到全英俱樂部,費德勒依舊是頭號種子。中文網

2011年,因為傷病而導致世界排名跌落二十六位的小威廉姆斯,就以七號種子的身份出征溫布林登。

對費德勒和小威廉姆斯這樣的傳奇來說,如此種子排名規則是一種尊重,但對其他努力提升自己世界排名的球員來說,可能就沒有那麼公平了,也正是因為如此,每年溫布林登的種子排名都會引來爭議——

然而,全英俱樂部依舊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