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二輪;2013年,第一輪;2014年,第四輪。

也就是說,三年一共也就贏了四場比賽。

視線重新回到本賽季,納達爾的狀態進一步探底,草地賽季的挑戰與衝擊,也就充滿了諸多不確定。

而且,更糟糕的是,從紅土賽季到草地賽季,沒有停歇喘息的時間——

春天硬地賽季結束後,其實有一週到兩週調整時間,留給球員轉換節奏;但紅土賽季結束後則沒有,羅蘭加洛斯落幕後的第二天,草地賽季就已經開始,無縫銜接,球員必須自己完成調整與轉換。

和「陽光雙冠」一樣,短時間內需要不斷提升狀態,精神和體能方面迎接雙重挑戰;比「陽光雙冠」更困難,畢竟印第安維爾斯和邁阿密同樣都是硬地,只是需要調整細節,但紅土和草地卻完全是兩回事。

難度,可想而知。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連續登頂法網和溫網也被認為是一項壯舉,並且擁有一個特別頭銜:

「頻道滿貫(C」。

「頻道」,就好像轉換賽道一般,也好像切換模式一般,以這樣一種方式來表達兩種場地的天差地別和鮮明區別;同時也以這樣一種方式來表達連續在兩種場地表現出色的難度。

當然,對於頂尖球員來說,場地轉換並不是大問題,真正考驗的,還是基本功。

費德勒和納達爾還曾經進行過一場特殊表演賽:

場地兩邊,一側是紅土、一側是草地,然後兩位球員也依舊按照正常比賽一般輪轉,不斷更換場地,這也意味著,兩位球員都必須一直調整自己的腳步和狀態來完成擊球。

特別是現代網球裡,伴隨著球拍以及球鞋技術的提升,球員在不同場地的風格、打發、戰術變化越來越小,場地轉換的感覺也正在慢慢削弱,紅土與草地的轉換似乎再也不是一個問題,很多球員基本不改變打法戰術,一招鮮走遍天下。

但對於飽受傷病困擾和狀態困擾的納達爾來說,這就不是一個好訊息了,還沒有來得及好好消化羅蘭加洛斯的慘痛失利,草地賽季就已經來了,一切都太緊湊太密集了,喘息空間嚴重不足。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不是納達爾的第一個賽季——

一年復一年,一年又一年,他們都在經歷相同的故事,從紅土到草地,無縫銜接,職業球員們都已經習慣了,他們都慢慢摸索出自己的方式和套路,完成轉換、完成適應,並且努力奉獻最好的表現。

而對於那些剛剛進入ATP的菜鳥新人們來說,別無他法,只有親身體驗、只有親自上陣,用一場一場比賽、用一個一個賽季的實戰來完成累積,也許最開始會手忙腳亂、手足無措,以至於表現糟糕透頂,但慢慢地,他們也會成為老油條,他們也會習慣頻道滿貫的翻天覆地,並且開始學會好好享受。

高文,有些緊張有些忐忑,但更多還是期待和雀躍,摩拳擦掌地準備踏入草地賽季,迎接全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