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林卡的超神狀態,到底體現在哪裡呢?

不僅僅是進攻而已,被動防守也屢屢出現不俗的擊球質量,就好像這一分:ap.

高文的發球,出人意料地選擇近身,瓦林卡的腳步調整不夠細膩也不夠及時,明顯被擠壓到了,以至於他不得不扭著身體,正手做了一個半砍半切的擊球姿勢,甚至揮拍動作都沒有能夠做完整。

然而,回球的落點壓得夠深,距離底線也就一步之遙;同時,回球的旋轉不規則,飄飄忽忽地,又帶著強烈下旋,落地之後沒有太多反彈的力量。

再加上紅土的特性,吞噬擊球力量、增加回球旋轉,最後來到高文位置的時候,居然還有些刁鑽。

高文必須在自己膝蓋位置完成擊球,儘管他附著強烈上旋,儘可能將回球壓深,利用旋轉形成衝擊,但球網對面的瓦林卡已經準備好,並不慌張。

單手反拍,斜線突擊——

網球的速度和力量馬上提升起來,朝著高文的反手位衝擊過去。

儘管高文也不慌不忙地形成應對,但發球優勢就已經被瓦解,發球搶攻的策略也被打亂,回到均勢。

此前兩分,高文透過發球策略的變化壓制住瓦林卡,後續進攻銜接連綿不絕,三個回合內結束戰鬥。

但這一分,雙方就已經回到僵持均勢,高文試圖透過進攻來取代防守的戰術意圖,就已經被打破。

這,就是瓦林卡今年在羅蘭加洛斯的狀態縮影。

不過,戰鬥將近三個小時,類似的情況也不是一次兩次,高文的注意力始終保持集中,並沒有走神——

左腿剎車並且支撐身體,轉體完成力量自下而上的輸送,雙手反拍就已經毫不猶豫地正面撞擊上去。

砰!

伴隨著清脆而紮實的擊球聲,網球又沿著斜線重新回到瓦林卡的反手位,而且這次落點繼續壓深。

繼上一回合「正手VS正手」後,難道現在又開始「反手VS反手」嗎?

賓果,正解——

瓦林卡單手反拍宛若大鵬展翅一般,又又又再次擊打出斜線,一拍飽滿而充分的發力將網球撞擊回去,重新回到高文反手,但落點更淺更偏一些。

看,這就是區別。

高文是雙手反拍,推深推重為主。

瓦林卡是單手反拍,撕開角度則更加舒展更加流暢。

瓦林卡只需要手腕一翻,斜線角度就能夠完全撕扯開來,落在發球區底線附近的網球直接朝著雙打區之外反彈飛去,輕而易舉就將高文拉出場地。

高文連續小碎步調整,但這次沒有上步搶上升點,因為他已經注意到瓦林卡正在朝正手位補防的移動趨勢,顯然已經防範高文突襲正手空檔的擊球,所以高文乾脆順勢而為,繼續堅守斜線壓制。

蹬地,推送,揮拍——

反手,斜線。

繼續壓深,繼續衝擊。

網球連續承受著巨大壓力,拍拍擊球都彷彿能夠將網球打爆一般,壓縮到極致的網球完全將速度和力量提升到了極致,化作一道流光飛竄出擊。

然而……上當了!

高文擊球出手的剎那就意識到「不妙」,因為瓦林卡甚至還提前了半拍,急停急轉,又重新回到反手位。

假動作。

補防正手位的腳步移動是預謀的一個假動作。

顯然,瓦林卡抓住高文連續兩個回合的心理狀態,沒有節奏改變,而是一直追求力量和速度的提升——

就好像蒂姆一樣。

其實,這是球員的本能,當腎上腺素引爆的時候,就好像沒有剎車的高速列車,只

能越來越快速,一直到車毀人亡為止,在腦袋過熱的緊張情況下,降速反而是更困難的事情。

站在懸崖邊上,挽救賽點之後,高文的表現越來越強勢、越來越堅定,所以在處理類似擊球的時候,往往朝著速度和力量的極致走,反而不太容易改變擊球套路。

上一分,持續施壓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