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高文完完全全沉浸在這一刻裡,甚至比澳網決賽更加專注更加投入。

從澳網決賽到法網半決賽,儘管只有短短五個月時間,但高文的位置已經從“前十新秀”到“世界第二”。

在鋪天蓋地的期待、矚目、質疑之中,即使高文始終保持冷靜保持低調保持專注,心態也還是在悄無聲息之中發生些許改變;然而,眼前這場比賽對陣一個超神狀態的瓦林卡,再次喚醒高文的鬥志——

挑戰自我,挑戰極限,挑戰不可能。

也許,他會輸掉這場比賽;也許,他能夠贏得這場戰鬥……他不是先知,遺憾地,沒有預測未來的本領。

但真正神奇的地方就在這裡,他根本沒有思考比賽的輸贏,而是全神貫注地集中在比賽上,腦海裡正在思考的,不是自己已經站在懸崖邊上、而是下一個發球局應該怎麼打,前所未有的冷靜和專注。

至少,他能夠確定一點,不需要先知也能夠知道,這場戰鬥還沒有結束。

安靜,並不代表沉默。

那股信念,熊熊燃燒著,甚至感染了電視機前的觀眾。

普蘭雙手交叉緊緊扣住,全身肌肉完全緊繃起來,似乎稍稍再用力一些,整個人就如同沙子城堡一般分崩離析,甚至兩位球員返回球員休息區的期間,也依舊無法放鬆,整整九十秒,就這樣緊繃著。

在棒球比賽裡,有這樣一種困境,“九局下二出局”,也就是說,最後一名登場的擊球手就是全部希望,一旦這位擊球手也被三振出局,那麼比賽就宣告徹底結束。

此時,陸潛也是同樣的困境。

第四盤,“2:5”落後,接下來的每一局,稍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現賽點,每一分可能都是全場比賽的句號。

如此局面,甚至比年初澳網更加糟糕——

畢竟,當時德約科維奇從來都沒有拿到過賽點,即使是第三盤,高文落後,並且在自己發球局裡面對連續三個破發點的危機,也終究不是賽點。

更何況,進入超神狀態的瓦林卡,比德約科維奇更危險,因為德約科維奇會選擇底線拉鋸,但瓦林卡不會,一拍暴打就直接掐滅所有後續可能。

一個念頭,如同一枚種子,生根發芽,瘋狂地肆意生長。

普蘭不由打了一個冷顫,連忙深呼吸,用力甩頭,將腦海裡的那些念頭全部甩掉,拒絕自己嚇自己,但回過神來的時候,掌心還是蒙上一層滾燙的汗水,狂跳不止的心臟在耳膜之上雷鳴,幾乎就要炸裂。

“信念,艾米莉,信念!”

普蘭暗暗默唸。

閉上眼睛,深呼吸,深深地呼吸,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她需要相信高文,她需要陪伴高文一起戰鬥。

重新睜開眼睛,然後普蘭就能夠看到菲利普夏蒂埃球場全場起立,振臂高呼,震耳欲聾的呼喊匯聚成為一片,宛若盛夏暴雨般轟轟烈烈地傾瀉而下,轉眼之間就將整個球場乃至整個羅蘭加洛斯淹沒。

“啪啪!高文!”

聽,那是歡呼,也是應援——

的確,瓦林卡今天打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比賽,但不要忘記了,高文也同樣拿出了最頂尖最出色的表現,也正是因為如此,這場已經持續將近三個小時的半決賽才如此精彩如此好看。

現在,球迷觀眾們期待著,比賽能夠繼續,派對能夠繼續,狂歡能夠繼續,他們還沒有享受完畢呢。

於是,難得一見地,全場觀眾全部呼喊著同一個名字,浩浩蕩蕩地形成一股風暴,滾滾熱浪直接炸開。

然後,普蘭也跟著鬆開雙手,高高舉起,跳躍著、擊掌著、歡呼著,演變成為這股熱帶風暴的一份子。

“啪啪!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