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包括足球在內的所有競技體育一樣,網球業界始終認為,那些“爭議”、“誤差”、“誤判”本身就應該是比賽的一部分;而且,這也成為紅土賽場獨一無二的標籤,和其他場地的比賽區分開來。

所以,即使鷹眼技術已經成熟,並且廣泛運用,但所有紅土賽事依舊沒有使用鷹眼。

後來,2022年馬德里大師賽,在這站敢於創新敢於挑戰的紅土賽事裡,首次引進鷹眼系統,球員可以挑戰主裁判的權威——

一樣,每盤三次機會。

馬德里大師賽率先作出革新嘗試,但結果……無法令人滿意,引發一片罵聲,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

甚至是畫蛇添足的。

從鷹眼出現之初,爭議就始終沒有間斷過,但在紅土上,反對聲浪是佔據絕對優勢的——

最主要原因就是網球裁判非常難做,他們的權力十分有限,沒有紅牌或者黃牌,對球員威懾力有限。

大部分時候,他們就只能警告,最多就是罰分;當然,從賽事規則來看,裁判擁有取消球員參賽資格的許可權,但所有人都知道,這項許可權的使用需要非常非常謹慎,不僅現場需要接受賽事總監的監督,賽後還需要接受漫長而複雜的調查。

而且,因為網球是一項個人運動,ATP和WTA的許可權也不高,他們能夠給球員的單筆最高罰款就是四萬美元而已,儘管可以多罪並罰、累積計算,但相較於球員們動則百萬美元的賽事獎金,這些懲罰也就是灑灑水而已。

至於禁賽,除非情況非常非常嚴重,否則他們也不會輕易作出這些判決。

可想而知,ATP和WTA給予裁判們的支援也十分有限。

所以,主裁判們經常被球員指著鼻子罵也不能還嘴;同時,他們還需要遵循非常嚴苛的比賽規定——

比如,不允許討論比賽,任何形式都不允許。

一個典型案例,2019年溫網決賽,費德勒對陣德約科維奇,雙方進入五盤大戰,費德勒在自己的發球勝賽局裡“40:15”領先,拿到兩個賽點,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費德勒將登頂,但德約科維奇卻書寫奇蹟,逆轉奪冠。

那場比賽,對於費德勒球迷來說,是永遠的傷痛。

後來,這場決賽的阿根廷當值主裁判達米恩斯坦勒(DamianSteiner),在家鄉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

“我當時也認為羅傑會獲勝”。

結果,這位年僅四十四歲的金牌主裁判直接被ATP開除,並且被取消裁判資格。

彼時,ATP給出的官方理由是,斯坦勒在採訪裡透露內部規則更改的探討,包括毛巾擦汗的時間限制、比賽程序中教練團隊的指導以及擦網相關判罰等等,違反ATP的保密協議。

但伴隨著時間的推進,上述所謂規則探討都沒有了下文,人們也漸漸明白過來,斯坦勒被開除的原因並不是官方所說的那些。

業內推斷,最主要原因就是裁判們不允許在沒有得到ATP許可的情況下接受採訪討論任何一場比賽,最重要的是,不允許擁有個人立場,比如斯坦勒流露出支援費德勒的傾向,這引起了德約科維奇的不滿。

作為參考,2019年的當時,德約科維奇依舊是ATP的球員工會主席,暫時還沒有離開ATP建立自己的組織。

從這裡就能夠看出來,網球裁判們確實束手束腳,這不能做、那不能做,而且收入遠遠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高,也正是因為如此,許多網球裁判都是兼職,並不是全職的專業裁判。

換而言之,網球裁判確實缺少權威性。

如果在紅土賽場引進鷹眼技術,則會進一步削弱裁判所剩無幾的權威性,因為那些球印都是清晰可見的,一旦鷹眼證明主裁判的判決是錯誤的,啪啪打臉之後,主裁判還能夠繼續控制比賽嗎?

後來,克耶高斯、梅德韋傑夫、小茲維列夫等等球員屢次語言乃至身體攻擊主裁判,就是危機的顯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