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判!

網球,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預判,如果等待對手出擊後再啟動,結果就容易陷入被動,一步慢步步慢。

歸根結底,預判是一種天賦,除了直覺和感知之外,還有閱讀比賽、機率計算、舉一反三的能力等等。

當然,一切都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大腦轉動速度往往跟不上擊球的變化,潛意識還是扮演重要角色。

正是因為如此,交手次數越多,熟悉程度越深,擊球線路的預判準確率也就越高。

四巨頭之間總是能夠奉獻巔峰對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

他們彼此之間的碰面次數太多太多,遠遠超出其他球員,甚至在歷史榜單上也一騎絕塵,他們之間著實太過熟悉,預判更加準確、套路爛熟於心,一方面導致攻防來回更加膠著,一方面也迫使球員必須打破自己的套路尋求不同手段不同策略佔據優勢。

視線,重新回到當下。

這是高文和特松加職業生涯的首次碰面,彼此並不熟悉;但比賽進入第五盤,各自風格套路已經全面展示。

於是,接下來就看球員的個人能力了:

閱讀比賽、分析比賽、預判比賽。

過去四盤比賽就是最好的資料,就看誰能夠從這些資料之中提煉更多養分,演變成為自己破局的武器。

恰好,這是高文的強項。

從正手擊球來看,特松加能力全面,斜線直線小球挑高等等,全部都沒有問題,不愧是他的最強武器。

但是,特松加選擇變線的時候,往往依靠個人力量強行推動,並不依賴拍頭速度的提升,這樣的擊球方式也就導致,正手直線容易欠缺一些穩定性——因為摩擦不夠,自然而然,控制力也就偏弱一些。

所以,當特松加選擇正手直線的時候,他往往會稍稍減力一些,增加控制力,避免出界。

當然,這樣的細節區別,在比賽裡並不明顯,即使特松加減力,但正手直線的威懾力依舊非常強勁。

真正的影響在於,當特松加準備全面發力進攻,利用力量形成壓制乃至制勝分的時候,他往往選擇斜線——

因為這條線路才是完全沒有保留全面暴力攻擊的選擇。

形成對比的是,正手直線進攻往往會搭配隨球上網,透過網前壓迫製造干擾,彌補直線擊球稍稍減力的遺憾。

從這些經驗之中得出的結果就是,預判的關鍵在於,觀察自己的回球落點以及特松加的腳步移動。

然後,高文第一時間就已經移動出擊:

右側,正手。

果然!

特松加選擇了斜線。

甚至於,在特松加擊球出手前,高文就已經提前移動,為自己爭取到了時間——

腳步,順利到位。

可惜,還是稍稍有些匆忙和擁擠。

特松加的正手進攻,依靠力量和速度的瞬間爆發形成壓制,這是物理層面的優勢,即使高文已經提前移動,也依舊能夠深深感受到擊球尾勁所帶來的持續衝擊,留給他的擊球空間有限,依舊是難題。

高文,腦筋快轉——

自己現在移動位置處於劣勢,冒然選擇發力進攻則會進一步丟掉位置,後續回防可能就會非常被動。

而且特松加的站位依舊在中場,進可攻退可守,自己的發力突破並不見得就能夠撕破特松加的封鎖。

這是決勝盤,他需要打得更聰明也更高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