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腳步就已經提前到位。

那廂。

高文狼狽不堪,因為擔心自己正手位空檔,腳步提前移動,但特松加沒有選擇直線,而是連續側身正手,繼續斜線壓制反手位,這也迫使高文不得不二次啟動,重新回到反手位防守。

然而,腳步沒有能夠完全跟上——

越是關鍵時刻、越是困難時刻,一些本能反應開始出現,也就越是凸顯出高文的硬地屬性,紅土還沒有能夠融入骨子裡,特別是這樣急停急轉、緊急剎車緊急啟動的情況,腳步細節就越是容易暴露。

差一點,就差一點點。

倒不是說沒有到位,但就是細節層面的一點點欠缺,卻進一步壓縮高文在極度被動情況下的戰術選擇。

如果是硬地,又或者說腳步到位,其實高文雙手反拍是具備硬碰硬強勢反擊能力的,但腳步就差那麼一點點,以至於擊球點、擊球位置都已經錯過了反擊的最佳時機,擊球選擇也就沒有剩下多少了。

一頓。

背身。

……切削。

就在出手前,高文的視線餘光瞥見特松加的身影,儘管無法百分之百確定,倉促之間無法詳細打量;但依舊能夠看到強勢上網施壓的那個身影,耳邊甚至能夠聽到地動山搖的晃動衝擊,形成視覺壓迫。

於是——

反手切削。

在腳步不到位的情況下,切削就是最好的調整方式,但切削也講究技巧,稍稍不注意可能就成為對手進攻的機會。

此時,就是展現技術基本功的時刻。

高文的切削,又低又轉,強烈下旋,幾乎是貼著球網飛行,儘可能壓低網球的拋物線,這樣一來,即使特松加完成截擊,也必須在球網一下的位置切上旋,從而為高文贏得一線轉守為攻的剎那曙光。

從這一拍擊球弧線的控制就能夠看出,高文也拼了。

高文也能夠清晰感受到壓力,特松加連綿不絕的進攻和強勢上網的壓迫,幾乎沒有給高文留下喘息空間,如果這一拍切削不夠精準,沒有辦法限制住特松加,那麼結局可能就是直接被特松加截擊制勝——

不要忘記了,特松加今天的網前手感滾燙。

所以,高文冒著切削直接下網的風險,將拋物線壓了下來。

輕盈。

靈動。

細膩。

精準。

網球,高速旋轉、振翅翱翔,稍稍越過球網些許,順利進入特松加的半場。

即使現場觀眾看不出高文這一拍切削的玄妙,卻也能夠從回球線路的錯位看出兩位球員的對峙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