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意外!意外!

關鍵時刻,蒂姆打破常規套路,面對一次底線高壓進攻機會,卻選擇正手反斜線小球,徹底打破預期。

無論是發球後的第一拍擊球這個時機,還是高文選擇底線深區月亮球拱手給予進攻機會;無論是正手位的擊球,還是反斜線的線路選擇,每個環節每個細節,全部都出人意料,然後,就這樣引爆全場。

嗡嗡嗡……

騷動不已。

熱浪沸騰。

高文必須承認,這次,蒂姆的算計,走在自己前面,他的預判和佈局全部失靈,瞬間就被推向懸崖——

而且不是懸崖邊,還是單手懸掛在懸崖峭壁上,九死一生,希望渺茫。

但是,細細深想:

真的那麼意外嗎?

這樣的擊球選擇,符合蒂姆的風格嗎?

2019年,智利傳奇球員尼古拉斯馬蘇(NicolasMassu)加入蒂姆教練團隊,成為勝負的關鍵轉折。

馬蘇,作為職業球員,生涯戰績並不算輝煌,儘管世界排名最高曾經來到第九,但大滿貫成績最好也就只是2005年的美網第四輪而已,除此之外,闖入大滿貫第三輪的次數也就只有區區五次而已。

藍領球員,這就是用來形容馬蘇的最好形容詞,在智利球員裡,“火炮”岡薩雷斯的名聲就要響亮多了——

然而,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馬蘇一路爆冷,勇奪單打和雙打兩枚金牌,成為奧運會歷史上首位包攬單雙打金牌的男子網球球員,這也成為馬蘇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退役後,馬蘇遠離公眾視線多年,一直到2019年,加入蒂姆教練團隊,並且在他的指導下,蒂姆脫胎換骨。

智利人為蒂姆帶來的改變,有兩點:

第一,戰術的豐富和立體,徹底改變蒂姆比賽全靠實力球的模式。

第二,比賽韌勁,人們都知道過剛易折的道理,以前的蒂姆就是全程硬剛到底,但馬蘇改變了這樣的局面。

也正是在馬蘇指導下,蒂姆從高手蛻變成為頂尖高手。

如果是2019年以後的蒂姆,在關鍵時刻做出不同的選擇、大膽的變化,那是情有可原的,因為這就是馬蘇為蒂姆比賽注入的化學反應;但在2015年的當下,蒂姆卻不具備這樣的能力,這不是他的風格。

所以,這一次擊球,並不是蒂姆在戰術層面突然開竅,打破高文的預判;而是——

紅土理解。

這一分就能夠看出蒂姆的紅土天賦,他對紅土的閱讀、理解、詮釋,此時就已經早早展現出了天賦。

也許,蒂姆並沒有一個戰術層面的清晰認識,只是一種直覺一種衝動,他認為需要這樣做,這樣才能夠最好地利用紅土,將自己的強項與優勢發揮到極致;於是,他就這樣做了。

從效果來看,蒂姆確實在紅土理解和運用方面,略勝高文一籌。

因為高文沒有預料到,完完全全沒有預料到,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此時就能夠看出來了,高文依舊是硬地球員。

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