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第四盤的重要性,對他來說,這就是沒有退路的一盤,所以,開局階段,他就特別積極主動。

「40:15」。

蒂姆依舊保持高強度的進攻火力,拿到連續兩個盤點,全然看不出來任何體力極點的影響。

然而!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蒂姆將順利保發第四盤平穩開局的時候,波動出現了——

歸根結底,蒂姆還是太「稚嫩」,大滿貫的經驗、中心球場的經驗、乃至於面對大場面的經驗,全部都略遜一籌。

先是體力極點,而後是現場干擾,儘管蒂姆一直在努力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但拿到局點後,還是稍稍有些鬆懈。

準確來說,不是鬆懈,而是急切——

蒂姆也認為這一局沒有問題了,他已經開始思考下一局在高文的發球局裡,自己應該如何佈局如何進攻。

注意力的一點點鬆懈,然後,局面就出現了鬆動。

雙誤!

全場比賽的第三記雙誤,蒂姆拱手讓出了第一分。

「40:30」。

現場解說員們都沒有察覺到異常,偶爾的雙誤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球員不是機器人;而且這一分不是關鍵分,一個雙誤過後,蒂姆還掌握一個局點。

沒有關係。

但是,人們忽略了蒂姆的對手:

高文。

對比賽脈絡和氛圍的把握,絕對堪稱頂尖高手。

也許,一個雙誤說明不了什麼,但這直接導致高文決定在下一分改變戰術——

如果失誤丟分了,也沒有關係,反正這一局本來就是蒂姆佔據優勢。

但如果得分了呢?果然!

「40:40」。

在接發球的時候,面對蒂姆的一發,高文選擇搏殺了一拍,出人意料地順利進區,這也導致蒂姆陷入被動。

可以明顯察覺到,蒂姆沒有預料到高文的搏殺,防守的銜接稍稍慢了一些,這也直接影響了防守質量。

高文,沒有錯過,連續兩拍高質量的進攻,最後迫使蒂姆不得不選擇反手直線搏殺破局,但搏殺沒有進區,以出界的方式送出這一分,然後這一局就來到了平分。

局勢,就出現了一點點微妙的變化。

本來,蒂姆已經準備開始接高文的發球了,一轉眼卻必須面臨平局考驗,下一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網球比賽就是如此,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洶湧,那些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機會的時刻卻往往暗藏殺機,儘管不是瞬息萬變,卻也已經相去不遠,所以,球員對比賽的解讀和把握,也就顯得越發重要。

高文立刻就意識到,機會來了。

顯然,這不是高文的計劃——

蒂姆的第一個發球局,且不說蒂姆累不累,反正高文是累了,大號搶七所帶來的衝擊,確實客觀存在;而且紅土比賽對身體和意志的磨練更是艱苦,經歷三盤比賽的緊繃體驗後,神經已經緊繃到了極致。

他需要稍稍喘息片刻。

然而,機會就這樣出現了,高文當然沒有理由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