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蒂亞福不僅考慮到了小球,同時也注意到了高文的移動方向,所以切了一個直線小球——

也就是說,回球又回到高文的正手位。

一驚!

高文的腳步一蹬,繞了一個彎,以漂移的姿態,硬生生改變了自己的前進路線,朝著一區正手位的發球區方向全力衝刺。

踏踏!

風馳電掣,全力以赴。

眼看著,網球的下墜速度正在加快,即使自己順利趕到,可能也無法找到合適的擊球點,高文啟動了。

一蹬,一衝,整個身體滑步就已經滑了出去——

嚴格來說,高文的紅土滑步,也就是初級水平,對於滑步的啟動時機、力量控制、到位位置等等都欠缺更加精準的控制,如果貿貿然選擇滑步,反而可能丟掉自己的位置,導致擊球點出現意外偏差:

對於網球比賽來說,在正確的時機選擇正確的應對方式,這是關鍵。

此時,高文就意識到,滑步是必要的,於是,當機立斷就躥了出去。

現場,一片驚呼聲!

噢!

是因為蒂亞福的小球選擇,也是因為高文全場比賽首次選擇滑步——可見,在此之前,蒂亞福根本就沒有把高文的防守逼到極致,不需要滑步也能夠掌控比賽,但來到第三盤末段,情況已經發生改變。

紅土,飛揚。

狂風,獵獵。

然後,高文就已經降低重心,正手出拍,用視線餘光瞥了一眼蒂亞福的站位,卻沒有時間做假動作虛晃一槍了,只能用手腕的力量輕輕一挑一推,儘可能以巧勁完成卸力,以柔克剛地將小球推了回去。

一般來說,網前鬥法,講究力量講究速度講究對抗,你來我往的碰撞令人眼花繚亂,但此時高文注意到蒂亞福的站位,非常非常貼近球網,儘管188厘米的身高並不高,但覆蓋面卻將擊球線路卡住了。

如果蒂亞福不經常打雙打的話,那就是網前意識具有天賦,天生就有領悟力。

所以,高文不能強行破網,否則很有可能直接被蒂亞福堵死;他就選擇了卸力,將速度和節奏放慢下來,迫使蒂亞福在攔網截擊的時候必須自己主動發力。

這樣的網前截擊,看起來並不難,但事實上,需要非常小心,一旦發力過程中出現偏差,比如拍面沒有控制好、比如發力過猛、比如角度壓得太狠,那就可能導致下網或者出界,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而且,高文選擇了直線,迫使蒂亞福必須在反手位處理,這顯然是蒂亞福的軟肋位置。

網球,晃晃悠悠地飛過球網,似乎稍稍一點點大風就可以直接吹飛。

蒂亞福一個跨步上前,雙手反拍就已經做好了發力準備,但看了一眼網球的旋轉,也沒有時間多想,腦海再次靈光一閃,反手就改變了握拍方式,放棄了大力截擊的打算,而是輕輕地將網球挑起來。

挑高。

過頂。

前一拍,高文降低重心擊球,整個人幾乎和地面平行,完全匍匐下去,以至於蒂亞福輕鬆完成過頂。

網球,越過高文的頭頂,朝著後場飛行過去。

高文抬起頭,眼睜睜地目送著網球從自己上空飛行穿越,腳步一蹬,身體就已經快速完成二次啟動。

踏踏,踏踏踏!

全速狂奔,高文又重新朝著底線衝擊,加速度已經推到了極致,身體化作一道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