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的擊球線路,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基本就是「教練怎麼說他就怎麼做」,乖巧聽話,臨場應變能力並不高,所以當比賽深入之後,蒂姆的線路選擇往往比較保守,全部都是可

以預判的,缺少驚喜。

也可以說,蒂姆打的就是實力球,哪怕自己擊球線路被準確預判,也透過力量、旋轉和落點形成壓制。

硬碰硬!

另一方面則是關鍵球處理。

蒂姆面對困境的時候,他的處理方式往往就是發力。

換句話說,他一心一意地相信著,只要自己發力更兇、速度更快,就總是能夠扭轉局面,越是困難局面就越是需要發力、越是危險狀況就越是需要發力,如同鬥牛一般,閉上眼睛就這樣盲目橫衝直撞。

所以,「軸」,是說蒂姆老實,也是說蒂姆倔強,他的比賽,往往就是用自己的身體去碰撞去燃燒去肉搏,精神層面的堅韌完全透過身體層面的強強對抗展現出來,結結實實的正面衝撞,最後一決勝負。

在這裡,需要注意一下蒂姆的擊球動作:

因為習慣拍拍發力,所以蒂姆的正反手揮拍動作都比較大,也就是說,他需要一點蓄力時間和揮拍空間,否則無法完成合力而盲目發力,擊球力量就無法準確傳遞出去,容易導致擊球效果被嚴重揮霍。

自然而然,腳步移動對蒂姆來說就至關重要,他需要及時移動到位,為自己的揮拍爭取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尋求到正確的擊球點,否則擊球質量就會出現嚴重下滑,導致蒂姆對比賽失去控制。

也正是因為如此,紅土一直都是蒂姆表現最出色也最穩定的場地——

一來是移動,滑步就是蒂姆的殺手鐧之一。

二來是球速,紅土的特性完美契合蒂姆要求。

這兩方面都給予蒂姆更多揮拍擊球的空間和時間,他的擊球風格能夠將效果完全釋放出來,形成壓迫。

最顯著也最直接的對比則是草地,球速快、彈跳低,基本沒有給蒂姆揮拍空間,力量優勢徹底被抵消。

所以他在溫網的表現一直都是最糟糕的,後來職業生涯六次出戰溫網,三次首輪出局、兩次第二輪輸球,最高成績只是一次第四輪而已。

至於硬地,其實蒂姆的力量進攻型打法,也適合硬地賽場,並且具有強大競爭力;但他的發揮並不穩定,因為這取決於他的身體狀態——

大量移動,大量發力,大量消耗,大量燃燒。

如果移動狀態出色,那麼他就能夠發揮出色;反之,比賽則可能一塌糊塗。

整體而言,蒂姆在硬地的發揮就起起伏伏不太穩定,可以爭奪冠軍,卻也可能首輪出局。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

無論什麼場地,蒂姆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比賽風格和擊球風格,那種燃燒感貫穿始終,這也意味著任何球員對陣蒂姆,都沒有放鬆警惕的空間。

「蒂姆VS高文2.0」,即將上演。.

磨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