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李娜在法網登頂,就連她自己也驚呼意外。

事實上,華夏球員,無論男女,在法網的成績都是最差的。

二來,傷病影響,從女單到男單,球員們都在普遍遭遇傷病。

彭帥從年初就困擾的背傷就不多說了,張擇和吳迪也是。

其實,從年初澳網近距離碰面的激勵,到三月戴維斯盃的並肩作戰,包括張帥、張擇、吳迪等等球員在內,他們都深深感受到了高文的正面影響,深深埋藏在心底的雄心壯志又再次豪情萬丈起來。

他們期待著跟隨高文的腳步,也期待著追逐高文的腳步,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現實往往是這樣,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過猶不及。

越是賣力,越是投入,就越是感受到壓力,然後,欲速則不達。

結果,不僅沒有能夠迎來全面突破,反而遭遇各自的桎梏,張帥陷入心魔漩渦,張擇和吳迪則在訓練裡遭遇沒有必要的傷病,儘管沒有嚴重到需要缺席比賽,卻也影響訓練質量和比賽狀態。

再然後,紅土賽季就來了。

時間的流逝,比想象中更快,還沒有來得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大展拳腳,就遭遇紅土的全面水土不服。

於是,世界排名進一步下滑,來到法網的時候,不僅沒有能夠得到澳網的激勵迎來突破,反而進一步陷入低谷。

三來,也是最直觀的一點,李娜退役。

一位領軍人物的存在,僅僅是對年輕球員和整項運動的影響;同時還有一種拔高公眾期待的效果。

也就是說,當李娜還在賽場拼搏的時候,所有矚目視線全部聚集在她身上,只要她能夠表現出色,那麼人們就會認為華夏軍團是成功的。

那時候,人們根本就沒有注意到華夏軍團的其他球員,哪怕她們也世界排名前五十、她們也躋身大滿貫第四輪,但光芒依舊在領軍人物的身上。

一旦李娜退役,鮮明落差就凸顯了出來,人們很難習慣眼前的畫面,這顯然不是本來看到的熟悉畫面。

此時,答案也就已經出來了——

高文的橫空出世,填補空缺,成為新任領軍人物。

不過,高文存在一個致命短板,冒頭速度太快速也太突然,不要說普羅大眾了,就連專業人士都沒有能夠做好心理準備,然後就一起見證高文攀登紫禁之巔的景象,一邊瞠目結舌地驚歎一邊目不轉睛地關注。

從美網到澳網,整個聲勢步步累積,而後在法網的整個背景下,種種話題錯位交織在一起,大放異彩,千千萬萬的視線紛紛矚目過來。

於是!

酒吧盛況就這樣出現了,哪怕只是抽籤儀式,但剛剛入門的新鮮球迷們熱血沸騰、沉寂許久的資深球迷們興高采烈,他們紛紛聚集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喜悅和幸福——

在今年,高文很有可能就是華夏軍團的獨苗希望,人人都期待著他能夠抽到一支好籤,再創佳績。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