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正常,那是因為過去十年時間裡,類似的畫面,球迷們已經看過不止一次兩次,一切都太熟悉了。

說不正常,那是因為過去的這一年,挑戰者聯盟的全面崛起徹底打亂格局,並且在今年迎來亂世,特別是“90後”、“95後”的年輕球員更是全面佔據大眾視線,但這次居然一個年輕人的身影都看不到?

這……

不過,又有誰能夠拒絕呢?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討論、熟悉的對陣……一夜之間,似乎又穿越回到2014年以前,熟悉的感覺全面迴歸。

一切,依舊是“四巨頭時代”。

而且,就連結局也如此熟悉。

德約科維奇擊敗瓦林卡,費德勒擊敗伯蒂奇,兩位巨頭雙雙晉級,會師決賽。

繼上週馬德里穆雷和納達爾會師後,另外兩位巨頭也不甘示弱地展現出色狀態,在羅馬成功完成會師。

“巨頭時代”的熟悉景象,又重新回到了視線裡,就好像什麼都不曾改變過一般。

有一點點奇怪,卻更多更多的有趣。

春天硬地賽季,“四巨頭”遭遇全面衝擊,不僅僅是高文贏得重要賽事冠軍而已,四位巨頭球員在不同輪次不同位置的輸球次數也開始明顯增多,從新生代到中生代都正在兇猛抬頭,衝擊巨頭們的統治。

最後,全部凝聚在世界排名的顛覆之上,如同一個縮影,見證巨頭時代的動盪。

當人們關切高文什麼時候能夠成為世界第二並且又是否能夠衝擊世界第一的時候,其實就是一種認同:

他們也認同“巨頭時代”可能已經一去不復返,接下來就是群雄逐鹿的混戰時代,進入一個全新篇章,但依舊是網球的黃金時代,更多頂尖高手、更多精彩對決、更多經典賽事,球迷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然而——

進入紅土賽季,在一個又一個冷門、一個又意外的背後,卻是四巨頭重新找回統治權的一段征程。

從蒙特卡洛就已經開始了,當時德約科維奇和納達爾半決賽聚首,費雷爾和孟菲爾斯則從下半區突圍,儘管決賽並不是兩位巨頭的碰面,卻已經能夠看到2014年以前的熟悉畫面,只是那時候人們還沒有意識到罷了。

而後,馬德里。

現在,羅馬。

其實,穆雷登頂慕尼黑,費德勒登頂伊斯坦布林,也全部都是線索。

儘管過程中也有一些意外一些波折一些起伏,但毫無疑問,一步、再一步,四位巨頭球員在紅土賽季慢慢收復失地,再次喚醒人們的熟悉記憶,彷彿過去這一年半所發生的事情就只是一個意外的夢境。

最終。

決賽比分,“6:4”、“6:3”。

兩盤比賽都是一個破發球局的差距,不僅接近,而且激烈,這次,是德約科維奇擊敗費德勒登頂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德約科維奇和費德勒職業生涯此前在紅土對陣七次,費德勒四勝三負稍稍領先一個勝場。

其中,德約科維奇三次擊敗費德勒,兩次都發生在羅馬,顯然,這片場地確實更適合德約科維奇發揮,此次又成就了第三次,並且將兩位球員的紅土交手戰績扳平。

羅馬,可以算是德約科維奇的福地。

然後,所有目光就全部朝著紅土賽季終極對決的紫禁之巔聚集過去——

齊聚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