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什麼叫做博弈?

以發球來說,普伊已經連續多次發球選擇壓制高文正手位,不管一區二區,不管一發二發,全部都不例外。

此時,包括高文在內,所有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

普伊,還會繼續選擇壓制正手嗎?

有人說,不會吧,哪裡有人這麼軸的?連續四個、連續五個發球全部壓制正手,難道就不會變化一下嗎?特別是剛剛的二發,被高文搶了一個回發球ACE,就是因為發球戰術套路被識破了,不是嗎?

有人說,這是戰術,也是精明,就是因為高文剛剛才搶了一個回發球ACE,所有人都認為普伊不敢再繼續挑戰高文的正手,此時就是要反其道而行,反而能夠出其不意,壓制正手才是敢於直面挑戰。

孰對孰錯?

兩種觀點,都是正確的,這,就是博弈。

高文在猜,普伊也在猜,兩個人都在揣測對方的心思,並且試圖打破平衡,這就是典型的心理較量。

不過,整體而言,普伊作為發球一方,依舊佔據上風,因為他掌握主動權——

就好像卡洛維奇、伊斯內爾他們一樣,只要一發在手,哪怕套路被識破,那又如何?一樣能夠得分。

此時,普伊就是一發。

然後——

內角。

又又又是壓制正手,普伊確實冒了一個風險,但這次,他也增加了保險,時速185公里的發球並不算快,然而落點控制非常不錯,靠近T點位置,漂亮的內角充分地將發球的優勢展現出來。

“呃啊!”

高文,被動了。

這次,高文必須承認,他真心沒有料到普伊居然再次選擇內角壓制正手,這一份膽識就值得肯定。

儘管發球球速並不快,給予高文一些調整空間;但橫向大跨步之後,腳底下不紮實,擊球也就沒有力量,只能依靠手上功夫,一頂一挑,勉強完成擊球,然後就可以看到拋物線上揚起來了。

機會!

普伊的!

高文的回球,落在中路,發球區和底線之間的中場位置,不深不淺、不尷不尬;而且落地反彈弧線比較高。

也就是說,普伊的中場進攻機會,唯一需要顧慮的就是,中路位置,往左或者往右撕扯開角度都需要冒險。

普伊會如何選擇呢?

小碎步。

連續小碎步調整。

普伊調整到自己最舒服的位置,正手如同大鵬展翅一般,身體稍稍跳躍起來,尋找一個更加舒服的擊球點。

自上而下。

掃擊!

轟!

普伊的正手擊球,並不像德爾波特羅或者瓦林卡那樣具有暴力之美,整個網球的飛行也就缺少了一種釋放之感;但是,速度夠快,轉眼之間就已經飛過球網,回合球的節奏瞬間就被提升了一個檔次。

中路!

普伊居然也選擇了中路,基本相當於原路返回;細節就在於,落點壓深,普伊基本就是瞄準底線擊球。

一旦高文試圖防守正手或者反手,展開移動,很容易就錯過中路的位置,即使可以快速回防也不容易找擊球點,甚至可能手忙腳亂,只能勉強過渡一拍,給予普伊連續進攻的機會,這是一個聰明的路線選擇。

那麼,高文呢?

高文確實正在橫向移動,順著剛剛右側衝刺的慣性,繼續移動,補防正手位。

看到來球,腳步蹬地,一個停頓剎車,身體二次啟動,又重新回來,但腳步踩著紅土始終不太穩定。

如果是硬地,急停急轉之後,高文轉身就可以發動進攻,扭轉局勢;但此時腳步就好像穿著滑冰鞋一般,控制身體平衡和擊球位置就已經花費大部分精力,著實很難找到準確擊球點,馬上發動進攻。

此時,高文對紅土的理解,又稍稍加深了一些。

雙手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