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伊,笑到了最後。

比賽,非常非常接近,蒂姆已經竭盡全力,但遺憾的是,終究還是欠缺一點點,錯過了和高文交手的機會。

事實上,普伊和蒂姆之間,可以說是球風相剋,根據歷史來看,蒂姆在職業生涯兩次面對普伊全部都敗下陣來,而且一盤未得;當然,這兩次碰面都發生在蒂姆全面蛻變崛起之前,參考價值並不大,儘管如此,依舊可以看得出來,普伊的比賽風格正好剋制蒂姆。

此前說過,蒂姆是大開大合、全面發力的比賽方式,所以,對蒂姆來說,腳步非常重要,他需要透過步伐來為自己爭取引拍、發力的時間和空間,一旦空間不足,發力不充分,他的競爭力就會急劇下降。

而普伊,恰恰是一位快節奏銜接打法的底線球員,簡單來說,就是透過不斷提升回合節奏來壓制對手。

所以,蒂姆和普伊對陣的時候,普伊總是不斷提升節奏、壓縮擊球時間和移動空間,壓縮蒂姆發力的機會,以至於蒂姆渾身是勁卻使不出來,哪怕腳步再快也跟不上回合漸漸縮短的節奏,非常被動。

球風相剋,這確實非常困難。

普伊在青少年時期,籍籍無名,最高世界排名只有二十三位而已;四大滿貫的青少年比賽也沒有什麼亮點,所以,在法國黃金時代星光熠熠的球員陣容面前,普伊這位“90後”遠遠沒有能夠引起注意。

2013年轉入職業賽場之後,普伊也始終沒有太多亮眼成績,到了2015年,世界排名才首次進入前一百。

然而,就是這樣平平無奇的普伊,卻在2016年迎來全面爆發,溫網擊敗德爾波特羅、美網決勝盤搶七擊敗納達爾,兩項大滿貫連續闖入八強;2018年,世界排名首次闖入前十;2019年,澳網進入四強。

背後的原因呢?

一是技術風格的成熟,他是一個典型打擊球點的球員,每次擊球都需要搶擊球點,不見得一定是上升點,而是根據自己的戰術來調整節奏,比起力量來說,更多是透過節奏的銜接來形成密集的進攻。

所以,這對於比賽的閱讀、擊球的選擇、戰術的意識等等都提出嚴格要求,他需要足夠多的比賽來累積經驗。

二是身體的強壯,青少年時期,身體非常單薄,在依靠天賦吃飯的青少年比賽裡沒有任何一點優勢;轉入職業賽場之後,不斷增重、減脂,肌肉含量提升之後,擊球的對抗能力得以提升,改變局勢。

儘管普伊並不依靠主動發力拿分,但相持對抗之中,力量則是必要條件。

另外,肌肉也幫助普伊提升正手和發球的進攻威力,這也是新生代頂尖男子球員的基本必備能力。

從某種角度來看,普伊可以看作是更加強壯但稍稍欠缺靈性的錦織圭,當然,他的發球局更加牢固,一手不俗的發球就是保障;但同樣,因為搶擊球點、控制節奏的獨特風格,所以傷病特別頻繁。

2019年進入世界前十之後,在漫長的三年多時光裡,普伊就一直飽受右肘傷勢困擾,遲遲沒有找到復甦的道路。

對於高文來說,無論是蒂姆,還是普伊,其實都不是容易對付的對手,畢竟,這兩位的紅土經驗都比他強——

蒂姆,自然不用多說;普伊,他是在法國網協設定的羅蘭加洛斯網球訓練營成長起來的,顯然他們對紅土的理解都遠遠比高文更加出色。

任何一個人面對首次踏上紅土的高文,都具備了爆冷的能力。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