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9 紅土意志(第2/2頁)
章節報錯
最後,他曾經被擊落受俘,但後來成功逃離,又重新回到飛機上,繼續戰鬥,一直到再次被擊落壯烈犧牲。
毫無疑問,這是一位堅韌且專注的人物,將自己的一生完全傾注在飛行之上,也不奇怪他會說出那句名言:
勝利,屬於最堅韌之人。
那麼,一位飛行員又是如何演變成為一項網球大滿貫的標誌呢?
1927年,法國的四位球員前往美國,出人意料地擊敗東道主,登頂戴維斯盃,引發全民關注的熱潮。
1928年,他們又在法國本土實現戴維斯盃的衛冕,將網球熱潮推向全新高度,甚至堪比全民英雄。
於是,法網一直以來的舉辦地法蘭西體育場點頭同意了一個專案,在法蘭西體育場旁邊讓出三公頃的土地為這四位球員建立一片全新體育場,但他們提出了唯一一個要求——
必須以他們的會員羅蘭加洛斯命名。
等待全新體育場落成,法網也順利進駐,在這裡展開比賽。
其實,法網一直到1925年才首次敞開大門,允許非本國網球會員參賽,也就是說,當全世界各地的網球球員們陸陸續續前往巴黎參賽的時候,短短數年之後,他們就開始全面進駐“羅蘭加洛斯”比賽。
久而久之,“羅蘭加洛斯”也就成為一個全新的代表。
轉眼,一個世紀就要過去,現在的“羅蘭加洛斯”是專門用來指代法國網球公開賽,而不是任何一片具體場地,就和墨爾本公園之於澳網、法拉盛之於美網一樣;在這裡的三座大型球場,全部都分別單獨命名。
一項小小資料就能夠看出,羅蘭加洛斯的獨特之處——
在網球進入公開賽時代的短短半個世紀裡,能夠在同一項大滿貫裡不止一次登頂冠軍的球員數量,包括男子單打和女子單打在內,四大滿貫各不相同:
澳網,二十六位,男子十四位、女子十二位。
法網,十七位,男子八位、女子九位。
溫網,二十位,男子十二位、女子八位。
美網,二十二位,男子十位、女子十二位。
資料,一目瞭然。
顯然,即使是具備登頂大滿貫冠軍的頂尖強者們,想要在法網第二次奪冠,難度也是四大滿貫裡最高的。
也許,冥冥之中,羅蘭加洛斯的精神確實已經和這項紅土大滿貫融為一體,生動地詮釋出紅土的艱難與挑戰。
堅韌和耐心,這是紅土賽場的必備素質。
在格拉芙看來,高文已經具備,這短短几天以來,高文的專注與投入再次讓她刮目相看。
當然,紅土絕對沒有那麼簡單。
就和格拉芙此前所說的一樣,哪怕是費德勒、德約科維奇這樣的頂尖高手,他們在紅土球場找到自己的節奏也不是一個賽季兩個賽季就完成的——
從紅土到硬地,相對容易一些,所以納達爾能夠在美網登頂。
從硬地到紅土,明顯困難許多,哪怕沒有納達爾這座大山,頂尖球員們在紅土賽場還是會遭遇諸多挑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