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認為我和托馬斯的半決賽不值得關注,又或者說,你們所期待的那些對決才是值得關注的比賽,那麼我告訴你,你錯了。”

“這位先生,我認為你缺少對托馬斯的基本尊重,同時,我也認為你缺少作為媒體從業者的基本素養。”

“你不配稱為記者,我拒絕接受你的任何提問。”

輕描淡寫,但擲地有聲。

全場,鴉雀無聲。

其實,高文並沒有刻意揚起聲音,也沒有加重語氣,就好像討論天氣一般,從容不迫地說出話語。

但是這些話語卻層層疊疊地傾軋下來,最後化作沉重的壓力,沉甸甸地壓在現場每一位記者的胸口。

火力全開。

以至於現場旁觀看戲的記者們都不由轉移了視線,沒有人願意此時此刻直視高文的眼睛。

從雲淡風輕到雷霆萬鈞,高文生動詮釋了“敬酒不吃吃罰酒”的奧義,前面談笑風生的氣氛徹底消失,以斬釘截鐵的方式為整個話題畫上句號,並且擺出了絕不妥協的姿態,掐斷了所有可能性。

行!

現在所有記者都束手束腳了,不止是那位自作聰明的記者,其他記者也不敢輕易觸動禁忌。

前一秒,記者們還在吃瓜看戲。

下一秒,一雙雙怒目而視的眼神就朝著罪魁禍首投射過去,幾乎就要將當事人燃燒殆盡。

那位記者呢?

他灰溜溜地縮起脖子,偷偷摸摸地落座,竭盡全力地隱藏自己的動作,唯恐任何一點點動作都可能引發眾怒;但即使如此也依舊無濟於事,四面八方蜂擁而至的眼神就足以將他吞噬。

後來,他也就夾起尾巴離開了新聞釋出廳,早早離場。

不過,一切都太遲了。

即使新聞釋出會依舊在繼續,但記者們都顯得非常拘束,沒有人敢再次挑起敏感話題,唯恐自己成為下一個犧牲在霸王龍口中的炮灰,最糟糕的是,犧牲了自己也無法引爆話題,那不是白白犧牲了嗎?

預料之外但情理之中的是,這場新聞釋出會後來在社交網路也引發廣泛討論——

場上,高文在“青春風暴”之中脫穎而出。

場外,高文也正在樹立仗義執言的正面形象。

“高文VS記者”的影片片段,在社交網路引爆熱點,高文輕而易舉就贏得無數支援,聲勢節節攀升。

當然,這些都已經是後話了,而且,也都是題外話,和比賽沒有直接關係。

對於高文來說,那些話語全部都是認真的,他需要好好準備半決賽;而且,伯蒂奇確實值得尊重。

在全年九站大師賽裡,邁阿密一直都是伯蒂奇發揮最穩定也最出色的一站賽事。

自2010年在這裡殺入決賽但遺憾輸給羅迪克之後,接下來四年,伯蒂奇連續兩年晉級八強、又連續兩年闖入四強。

來到今年,伯蒂奇連續三年進入四強階段,穩定而強勢的表現證明,邁阿密的比賽環境非常適合他。

不過,去年邁阿密飽受傷病困擾,四強席位決出之後,伯蒂奇和錦織圭雙雙因為傷病而選擇賽前退賽,保送納達爾和德約科維奇晉級決賽,兩場半決賽雙雙取消的情況,在ATP巡迴賽多年來也不常見。

來到今年,伯蒂奇再次穩定發揮,一路晉級四強,顯然,他也渴望突破四強魔咒,時隔四年重回決賽舞臺。

高文,確實需要全力以赴。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