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對手是一回事,正視對手實力則是另外一回事,高文絕對不會狂妄自大地認為小茲維列夫沒有威脅。

這也意味著——

開場第一局意外取得破發之後,高文在接下來自己的發球局需要改變一些戰術,他需要更加具有攻擊性,爭取進一步壓制對手,因為小茲維列夫的反撲是可以預見的,他的發球局必然面對更多壓力。

果然!

事實很快就證明了高文對比賽的解讀。

顯然,小茲維列夫沒有放棄,在遭遇破發之後,緊接著就在高文的發球局裡發起衝擊,攻勢非常兇猛。

和去年挑戰賽的首次交鋒相比,這段時間裡,高文在成長,小茲維列夫也同樣在成長,比賽自然不同。

對陣小茲維列夫、德約科維奇這樣反手出色的球員,戰術佈局往往需要特別一些。

一般來說,對陣反手薄弱的球員,可能就是集中攻擊反手,尋求突破口,打破戰術平衡。

但對陣反手強勢的球員,卻不能簡單粗暴地集中攻擊正手,因為正手是每位球員學習網球的第一項基本功,這也意味著,即使正手再薄弱再不穩定,也具備一定攻擊力,冒險集中攻擊的話,就容易遭遇反噬。

換而言之,戰術佈局需要更加豐富更加多樣一些,不能太過單一。

高文清楚地知道小茲維列夫反手的能力,以他和德約科維奇多次交鋒的經驗來看,他首先需要牽制住反手,儘可能避免小茲維列夫找到反手的擊球感覺。

否則一旦反手開啟局面,線路佈局也就更加從容,連帶著,正手也容易跟著一起活躍起來,控制局面也就困難了。

對此,高文並不缺少經驗,和德約科維奇的反手對峙,儼然已經成為他們每次碰面的主旋律。

但是!

小茲維列夫的反手確實非常非常出色,儘管現在還年輕,技術、力量、戰術佈局方面都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是小茲維列夫早早就已經展現出反手的進攻能力——

搏殺。

在搏殺的把握和拿捏上,小茲維列夫比德約科維奇出色。

畢竟,德約科維奇已經征戰職業網壇多年,關鍵時刻往往穩健為先;而小茲維列夫則依舊保持著年輕人的鋒芒和衝勁,敢於冒險也敢於出手,整個搏殺的出手更加果斷更加直接也更加勇敢,更重要的是,成功率也非同小可。

殺傷力,驚人。

高文試圖控制局面,但小茲維列夫卻屢屢打破局面。

如此場景,倒是讓人想起高文和德約科維奇的對決,但現在位置顛倒過來,高文試圖控制、小茲維列夫試圖顛覆。

等等,這是否意味著,高文終究也還是有些保守了呢?

面對新新生代球員的衝擊,從挑戰者演變為守擂者,高文在比賽裡的心態也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轉變——

以至於戰術保守起來?

如果真是如此,也不能責怪高文,畢竟人的心理難以掌控,但……

真的嗎?

高文,真的保守了嗎?

“40:40”。

平分局面,第四次。

高文浪費了一個局點,小茲維列夫浪費了兩個破發點,然後,第四次回到平分,這一局非常膠著。

接下來,依舊是關鍵分,要麼局點,要麼破發點。

經過六拍僵持之後,小茲維列夫尋覓到了機會,率先在反手位置出手了——

斜線,平擊,提速。

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