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搶攻變線(第2/2頁)
章節報錯
同時,有些球員正手變線非常出色、反手變線卻徹底拉胯,也有些球員則是顛倒過來,歸根結底就是拍頭速度的原因。
特別是正手單手持拍、反手雙手持拍的情況下,一般來說,正手拍頭速度都是強於反手的,當然,偶爾也有特例。
那麼,是否有彌補辦法呢?
當然有。
拍頭速度不夠的話,依靠腳步來彌補,也就是提前移動到位,搶擊球點,然後依靠力量來完成壓制——
強行變線。
整體而言,網球是一項綜合運動,一方面不足,總是有另一方面來彌補,最終考驗的是一個均衡狀態。
高文和小茲維列夫就是一種代表,其實,兩位球員都不是力量型的,但兩個人都具有很強的變線能力,依靠的就是拍頭速度。
區別在於,小茲維列夫的反手變線能力更強,正手變線能力則稍稍不穩定;高文則正反手相對均衡。
從墨爾本擊敗德約科維奇到印第安維爾斯擊敗費德勒,高文敢於大膽出手、冒險變線,憑藉的就是自己的拍頭速度和擊球手感,哪怕沒有強悍的力量支援,他也依舊能夠打破平衡。
此時,也是如此。
作為接發球一方,處於先天不利的局面,在腳步沒有跟上的狀況下,高文依靠雙手反拍的快速揮動,完成變線。
手腕,一甩、一推。
電光火石之間,看似簡單輕鬆的擊球動作,就已經形成撞牆效果,直接將小茲維列夫的發球撞擊回去。
直線!
搏殺!
網球,化作一道流光,朝著小茲維列夫正手底線大三角的深區竄過去,轉眼之間,碰撞聲響就已經傳來。
擊球聲、落地聲、撞牆聲,連續三個聲響,清脆而紮實,一呼一吸還沒有來得及吐氣,就已經形成死球。
轟!
小茲維列夫只能望球興嘆,發球動作還沒有完全恢復,眼睜睜地目送網球消失在陽光裡,一陣沮喪。
肩膀,控制不住地耷拉下來。
回發球ACE!
“40:40”。
怎麼回事?
本來,小茲維列夫手握連續三個局點,看似就要輕鬆保發,這一局已經掌握主動,但一個眨眼的時間,還沒有來得及反應,三個局點就已經全部消失,雙方來到平分,接下來就要面對關鍵分的考驗。
整個局勢的變化著實太快,陷入一團迷霧之中。
小茲維列夫轉頭看向球員包廂,朝著自己的團隊投去視線,無法抑制地嘟囔著,似乎在表達自己的不滿。
所以,接下來應該怎麼辦?
重新轉回頭來,小茲維列夫的視線餘光就能夠看到球場另一側的高文——
沒有慶祝。
高文甚至就連握拳都沒有,而是細細瞄了一下回球落點,然後就朝著球場另一側走去,準備下一分。
就這?
小茲維列夫覺得胸腔如同風箱一般,怒火幾乎就要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