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高文最近表現非常出色,但我也知道,我會擊敗他的。”

小茲維列夫的挑釁技能應該也已經點滿,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輕而易舉就讓全場記者沸騰到瀕臨爆炸。

這到底是鋒芒,還是愚蠢?

這就好像克耶高斯說,“無論德約科維奇拿多少大滿貫冠軍也不是GOAT。”

但至少,克耶高斯有這樣的底氣,職業生涯兩次對陣德約科維奇,保持全勝,所以這位澳大利亞的壞小子才表示,

“如果你不能擊敗我的話,你永遠不能成為史上最佳。”

當然,勝利就是勝利,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僅僅依靠對陣一位球員的交手記錄就來判斷一位球員是否稱得上偉大,這無疑是片面且狹隘的。

唯一能夠百分之百肯定的是,克耶高斯始終看不上德約科維奇,骨子裡就有一種輕蔑和不屑。

那麼,小茲維列夫呢?

他的勇氣和自信又到底是誰給的呢?

儘管高文目前的地位還沒有達到四巨頭的高度,但在新生代之中已經脫穎而出,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

小茲維列夫這樣大放厥詞,真的好嗎?

記者們:好,來得好、來得妙、來得呱呱叫,簡直不能更完美了,好嗎?

記者們著實太亢奮太激動,大腦幾乎就要爆炸,苦苦等候的爆點和噱頭終於出現,距離腦溢血就只有一線之隔。

以至於新聞釋出廳現場出現短暫沉默,腦海裡井噴的問題需要稍稍梳理一下,才能夠找到致命要害,展開攻擊。

然後,短短喘息過後,立刻就有記者牢牢抓住了機會——

錯過的話,才是笨蛋。

“薩沙,這是你和高文職業生涯首次ATP級別賽事的對陣,但是,在此之前,你們曾經在挑戰賽碰過面,對吧?”

“你還記得那場比賽的比分嗎?”

小茲維列夫:面如土色。

顯然,記者就是準備挑釁的:

他沒有詢問小茲維列夫的相關感想,也沒有詢問ATP賽場碰面的變化,而是直指比分,羞辱小茲維列夫、繼續煽風點火的戰術意圖已經再明確不過。

潛臺詞更是直接展開攻擊:小茲維列夫真的確定以及肯定自己能夠擊敗高文嗎?真的嗎?

小茲維列夫輕而易舉就中招,竭盡全力、緊咬牙關,勉強保持著笑容,但終究還是年輕,那笑容比哭還難看。

在這些豺狼虎豹面前,小茲維列夫還是太年輕太天真。

打人不打臉。

但對記者來說,這條規則應該稍稍改變一下,打人專打臉,而且出手必須快準狠,效果才能夠達到最佳。

那位記者還唯恐其他記者同行沒有調查資料,又或者小茲維列夫貴人多忘事,不等回應,緊接著就友好地提醒了一句。

““6:2”、”6:0”,你還記得嗎?”

說完,記者展露一個燦爛的笑容,白森森的牙齒看起來和鯊魚一模一樣。

赫。

現場湧動著一片窸窸窣窣的聲響,顯然,確實還有一部分記者沒有完成事前調查,根本不知道這件事。

其實,挑戰賽和ATP根本就是兩回事,沒有可比性。

比如納達爾和加斯奎特。

青少年時期、挑戰賽時期,基本都是加斯奎特贏球,納達爾鮮有勝績,但轉入職業賽場,卻是另外一個故事。

也正是因為如此,職業網球記者們都不會刻意調查挑戰賽的戰績,因為參考價值非常低,更多是作為一個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