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

上半身跟隨揮拍動作延伸出去,沒有強行發力,而是瞥了一眼費德勒的站位,然後,果斷出手擊球。

輕打。

在極度困難、極度混亂的局面下,高文選擇一拍輕打,撇出一條大斜線,完成回球。

原因?

高文注意到費德勒前傾的身體,正在關注自己的擊球,並且已經做好上網的準備,但沒有冒險出擊——

看起來,應該也是受到大風乾擾,因為妖風的軌跡難以判斷,所以費德勒也改變戰術,稍稍停住了腳步。

既然如此,高文的過渡球也必須形成牽制,和費德勒的發球一樣,放棄速度和力量的壓制,選擇落點的牽制。

深區、斜線,以這樣的落點,將費德勒蠢蠢欲動準備上網的腳步壓回去,儘可能為自己爭取回位時間。

高文的大腦,快速運轉。

前一拍的輕打,沒有將力量完全丟擲去,高文的右腿猛地蹬地,小腿肌肉力量完全釋放,身體就已經朝著左側橫向移動,快速回位,電光火石之間就已經找回重心,為下一拍防守完成準備。

果然!

費德勒的進攻來了。

儘管高文利用落點牽制費德勒,迫使費德勒在一個別扭的位置完成進攻,但費德勒依舊展現自己的頂級手感。

正手一拍反彈球,在無法主動發力的情況下,依靠小臂的揮動和手腕的包裹,完成變線:

直線。死角。

費德勒那閒庭信步的擊球再次靈光乍洩,直接將網球送回高文反手位的底線大三角,並且隨球上網。

進攻,一環扣一環,水銀瀉地一般。

高文,還沒有完全擺脫接發球的困境,緊接著又必須面對下一個困境,即使預判準確,提前開始移動,但費德勒環環相扣的進攻卻將高文的回球空間進一步壓縮,視線餘光就可以看到那個網前身影了。

怎麼辦?

一邊狂奔衝刺,一邊觀察全場,尋找突圍的線路——

直線。

高文一眼就瞥到了空檔,但他相信,這應該是費德勒故意留下的空檔。

在高速奔跑狀態下,雙手反拍的救球,需要擊打出一拍直線,而且還是破網擊球,難度可想而知。

更有可能,費德勒就等候在直線,補一拍網前截擊,然後就直接結束這一分。

擅長進攻的費德勒,整個佈局宛若天羅地網。

那麼,高文應該如何選擇?

明知道是陷阱,也依舊踩進去嗎?

踏!

衝刺!蹬地!剎車!

一路狂奔,高文還是及時到位,左腿一蹬,全面狂衝的身體完成緊急剎車,雙手反拍早早開始引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