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進入後半程,四分之一決賽,正式開打——

第一場,高文對陣錦織圭,“亞洲一哥VS亞洲二哥”的第三次對決。

“6:3”、“6:3”。

高文直落兩盤擊敗對手,取得對陣錦織圭的三連勝之餘,進一步鞏固自己亞洲一哥的位置。

從比賽過程到結果來看, 錦織圭最近一段時間確實狀態波動明顯,儘管剛剛在戴維斯盃擊敗拉奧尼奇和波斯皮希爾,並且在抵達印第安維爾斯之後,職業生涯首次擊敗沃達斯科,但面對高文顯得辦法不多。

核心原因還是在於擊球質量下降,搶上升點的節奏沒有能夠形成有效壓迫, 對抗也就全面落下風。

當然,高文漸入佳境,則是另一方面原因。

第二場,納達爾對陣拉奧尼奇。

顯而易見地,去年下半年經歷連續傷病打擊之後,納達爾在本賽季傷愈復出之後,狀態全方位下滑。

在墨爾本,遭遇高文直落三盤的血洗淘汰;在里約熱內盧,職業生涯首次輸給弗格尼尼。

賽季目前為止就只有十一勝四負,正在經歷職業生涯最糟糕的一段時光。

此次來到印第安維爾斯,也依舊如此,面對職業生涯五戰全勝僅丟一盤的拉奧尼奇,納達爾表現不佳。

“6:4”、“6:7(10)”、“5:7”。

納達爾前後錯過三個賽點,最後敗下陣來。

拉奧尼奇職業生涯首次擊敗納達爾!

這也意味著,拉奧尼奇距離自己職業生涯“擊敗四巨頭”的里程碑更進一步, 現在就只剩下德約科維奇了。

儘管拉奧尼奇的狀態也沒有達到最佳,但這場比賽,他確實展現出了自己的昂揚鬥志, 關鍵時刻的大心臟,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場, 德約科維奇對陣穆雷。

比賽, 依舊沒有懸念。

穆雷傷愈復出之後,狀態一直呈現出上升曲線,但在德約科維奇面前,面對戰術風格、比賽型別和自己幾乎完全一致的童年老對手,穆雷必須拿出最佳之中的最佳才能夠擁有機會——

現在顯然還沒有到時候。

德約科維奇直落兩盤擊敗穆雷,取得對陣穆雷的六連勝。

第四場,費德勒對陣伯蒂奇。

同樣,也沒有任何懸念。

笑到最後的,還是費德勒。

不僅直落兩盤,而且費德勒還在第二盤毫不留情地送出一枚甜甜圈,直接清盤。

在2012年、2013年面對伯蒂奇兩連敗之後,費德勒又重新回到了軌道,贏得對陣伯蒂奇的兩連勝。

至此,四強落定,對陣表,完全符合預期——

“德約科維奇VS高文”。

“費德勒VS拉奧尼奇。”

兩位巨頭,迎戰兩位“90後”青春風暴領軍人物, 毋庸置疑,這就是所有媒體和所有球迷期待的局面。

甚至於, 比澳網還更勝一籌。

並不是說人們對瓦林卡或者穆雷有什麼意見, 單純因為人們還是更希望看到年輕一代崛起,新臉孔新氣象,這群1990年、1995年以後出生的稚嫩雛鳥們,他們需要成長起來,支撐起網球的未來天空。

從去年溫布林登拉奧尼奇和迪米特洛夫的雙雙突破開始,兜兜轉轉了十個月,終於再次迎來如此局面。

“完美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