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這意味著對抗強度的上升,同時也意味著狀態的全面調動。

高文需要這樣的考驗。

可以這樣說,來得正是時候。

剛剛被科爾施雷伯破掉的那個發球局,發球質量的下滑是起點,但真正的問題還是在於,球質的波動——

落點、旋轉、力量等等,沒有能夠有效壓制住科爾施雷伯的反手。

在反手方面,科爾施雷伯和瓦林卡是一個路數,儘管整體實力稍稍遜色一籌,特別是變線的能力,但爆發力毋庸置疑。

科爾施雷伯是一個瞬間爆發能力非常出色的球員,這也是他能夠兩次擊敗德約科維奇的關鍵。

於是,對陣科爾施雷伯,線路和落點分配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因為必須抑制住他起手爆發的機會。

這也是費德勒最擅長的能力,不僅能夠強強對抗之中頂住科爾施雷伯的衝擊,而且還能夠綿裡藏針地隱藏變化。

截止到2015年,科爾施雷伯和費德勒一共碰面十一次,但僅僅兩次在草地賽場各搶下一盤,差距明顯。

同時,側面也能夠看出來,科爾施雷伯的瞬間爆發力,在草地上確實能夠釋放出巨大能量。

前一局,高文剛剛遭遇破發。

下一局,高文立刻做出調整。

短短九十秒的局間休息,就已經足夠。

在科爾施雷伯的發球局裡,高文從接發球就開始做出調整,從旋轉和速度入手,綿裡藏針地調整節奏。

同時,對回球落點也提出更多要求,並不是一味追求深區的壓制,因為這樣的話,一來缺少變化反而是科爾施雷伯喜歡的擊球節奏、二來持續深區壓制容易越來越極端導致自己的失誤,這顯然不合理。

深淺結合,旋轉變化——

深區搭配上旋,淺區搭配下旋;又或者是,深區搭配下旋,淺區搭配上旋,整個擊球節奏持續變化。

從落點到旋轉再到速度,全方位提速,此時就能夠深深感受到,陸潛在佈局和控制方面的強大能力。

當然,手感方面,還是需要調整,整個準度和控制比起澳網的巔峰來說,還是有差距,失誤在所難免。

前前後後,四次平分,僵持將近七分鐘。

最後,高文在第三個破發點上,終於兌現,快速回破,雙方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線。

但是,科爾施雷伯也展現出巡迴賽老將的風采,緊接著又在高文的發球局發起猛攻,雙方展開纏鬥。

高文失守,科爾施雷伯連續第二次完成破發,接下來,這位德國老將就即將迎來自己的發球勝盤局。

並且!

科爾施雷伯在自己的發球局裡拿到了一個盤點。

緊要關頭,高文再次展現出大心臟。

蹬地!

揮拍!

推送!

高文的雙手反拍在遭遇近身發球擠壓的情況下,讓開上半身,依靠小臂快速揮舞,強硬地頂了一拍回去。

回球,又快又深,形成反制,擠壓到了科爾施雷伯,以至於科爾施雷伯沒有能夠及時讓開自己的腳步,匆匆忙忙地用正手在腳邊擊打了一個反彈球,拋物線沒有控制住,網球就已經高高地飛竄回去。

下一秒,高文上網了!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