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們,有備而來,磨刀霍霍。

但高文依舊是高文。

輕描淡寫,信手拈來,整個談話主動權,始終牢牢掌握在高文書中,記者們曾經擁有過進攻的機會, 卻還沒有來得及充分利用就已經轉瞬即逝,然後就再也沒有掀起風浪的機會,一切發生得都太快了。

簡直就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即使記者已經和高文交鋒許久,此時此刻也依舊目瞪口呆。

更何況,有一點,高文準確地抓住關鍵要害:

加利福尼亞,這裡是高文的大本營, 僅次於華夏的第二主場, 本地媒體記者們怎麼可能為難高文呢?

看看“洛杉磯時報”記者提問的開篇問候就知道了。

“高文, 歡迎回家……”

很好,一個開篇,就已經奠定基調,如果此時還有記者準備為難高文,他們估計就很難得到後援了。

“顯然,印第安維爾斯的觀眾們喜歡你,也喜歡格里戈爾,數不勝數的觀眾紛紛湧進球場,就為了觀看你們的比賽。”

“你們知道,現在社交網路上稱呼你們為騎士組合,你們聽說過這件事嗎?”

一個不痛不癢的提問。

準確來說,與其說是提問,不如說是茶餘飯後的閒聊, 再加上一杯咖啡一塊蛋糕的話, 那就完美了。

劍拔弩張、硝煙瀰漫、炮火連天的氛圍連消帶打就已經煙消雲散, 整個新聞釋出廳的感覺都不一樣起來。

那麼,還有誰敢打破如此和樂融融的氣氛?

看來, 高文是正確的, 印第安維爾斯網球花園就是高文的墨爾本公園,此前在墨爾本的糟糕體驗,在這裡應該是不會上演了。

高文:???

聽到問題,高文滿頭都是問號,下意識地就轉頭看向迪米特洛夫,嘴裡嘟囔著,“你們難道不知道,我是被時代拋棄的老年人嗎?社交網路發生什麼事,我真的不懂。”

沒有想到,迪米特洛夫也是一張白紙,眼睛裡寫滿了困惑,完全不明白記者的提問,“什麼騎士組合?”

現場就有記者發出低低的笑聲,不要誤會,這就是嘲笑,狠狠地嘲笑,光明正大地。

他們知道,高文和迪米特洛夫在社交網路上並不活躍,但完全沒有想到:

兩個“90後”的千禧年一代和網路脫節得如此厲害,在座的記者應該九成九都比兩個人年長, 現在卻由他們來向年輕人科普社交網路發生的事情?

真的很好笑。

記者不得不做出解釋,否則就好像相聲的包袱成為啞彈一樣,提問也就得不到回應。

“因為高文的暱稱一直是少女騎士,格里戈爾的話……”

停頓一下,看向迪米特洛夫,似乎正在尋找合適的話語。

“……也非常符合騎士形象,所以現在網友們都將你們稱呼為騎士組合,代表顏值和正義的騎士組合。”

其實,網友們的原話是:

迪米特洛夫是帥哥,高文是帥哥,帥哥和帥哥的組合,著實養眼,有顏值有實力,絕對是一道風景線。

這也是無數女性觀眾紛紛前來現場觀賽的原因,粉絲的尖叫聲堪比流量偶像的簽名會。

另外還有熙熙攘攘前來湊熱鬧的小學生們,哪怕對網球一知半解,也不影響他們跟蹤最新的時事熱點。

一直以來,顏值就是競技體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衛貝克漢姆的輝煌成功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案例。

網球,也是如此。

從庫爾尼科娃到莎拉波娃再到伊萬諾維奇,還有現在正當紅的布沙爾,網球甜心們一代新人換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