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沃達斯科沒有搶網呢?

高文也沒有損失,因為過網急墜的回球,越過沃達斯科,就會撞向費雷爾,費雷爾大機率又是斜線回到高文這一側,雙方在底線展開對抗。

不過——

沃達斯科搶網了。

那麼,區別在哪裡呢?

本來,正常的擊球位置,應該在肩膀附近,沃達斯科已經高高舉起球拍;現在,注意到網球的急速下墜,沃達斯科連忙將球拍降低下來,被迫在腰部附近完成擊球。

整個身體動作,非常彆扭。

手肘完全舒展不開,頂撞著身體,讓不開位置;然後上半身就朝著左側彎成一枚蠶豆,更不要說發力了。

倉促地一擋。

拍面控制稍稍欠缺些許,網球的拋物線就已經上揚起來,如此回球顯然不是沃達斯科的計劃。

緊接著,一個白衣飄飄的身影就已經橫穿飛躍過來,高高舉起球拍,如同扣籃一般,舒展的雙臂往下一壓。

白鶴亮翅!

是迪米特洛夫。

騰空!

飛揚!

翱翔!

僅僅依靠手腕的力量,迪米特洛夫狠狠往下一壓,一記重扣、一記扣殺,網球愣是打出了羽毛球的質感。

落地,開花。

砰!

重重落下,高高揚起。

沃達斯科和費雷爾兩個人條件反射地試圖繼續追,但腳步才剛剛邁開,就已經絕望地停下:

網球,插上翅膀,飛向觀眾看臺,一個眨眼就已經消失在漫天漫地金燦燦的陽光之中,化作一顆流星。

賽點!

“9:7”。

賽點,出現了。

在“5:7”落後的局面下,高文和迪米特洛夫乾脆利落地連下四分,扭轉局勢,反而率先拿到了賽點。

全場,沸騰。

“哇!”

迪米特洛夫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才剛剛落地,緊接著又高高地跳躍飛揚起來,白色的球衣迎風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