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4 天壤之別(第1/2頁)
章節報錯
亞歷山大茲維列夫不喜歡高文。
這是一個肯定句。
而且,他沒有準備隱藏這一點。
一直以來,他就是天之驕子,沐浴在讚譽和期許的目光之下成長,從網球學院到青少年時期再到轉入職業,無往不利,在同齡人之中, 早早就展露出球王氣質,一路順風順水,從來就沒有離開過焦點。
2014年四月,在年滿十七歲滿足ATP最低年齡限制要求之後,他第一時間就轉入職業,拉開職業序幕。
輝煌, 依舊——
2009年托米奇之後,最年輕的挑戰賽冠軍;2004年加斯奎特之後,首位擊敗世界排名前二十的十七歲球員;2006年西里奇之後, 首位晉級ATP巡迴賽四強的十七歲球員;2003年納達爾和加斯奎特之後,首位年終排名躋身前一百五十名的十七歲球員。
最年輕。
首位。
十七歲。
儘管職業生涯剛剛起步,但圍繞著這些關鍵詞,他依舊是新生代最強者,承載著“95後”的希望曙光。
媒體,教練,球迷……哪怕對手們,全部都在表達相同的想法,整個世界充斥著讚美與肯定。
早早地,“未來世界第一”、“大滿貫冠軍”、“歷史創造者”等等關鍵詞,就已經和“亞歷山大茲維列夫”這個名字捆綁在一起。
壓力?
他不在意,相反,他享受這樣的歡呼和光環, 他享受這樣的讚揚和矚目, 如同站在全世界的正中心。
聚光燈, 是屬於他的。
無論他走到哪裡, 光環始終如影隨形, 群起追捧, 萬眾矚目,即使在大滿貫大師賽的賽場也不例外。
德國媒體振臂高呼著,貝克爾和格拉芙之後,德國網球的復興希望就落在這個十七歲年輕人的肩膀上。
多麼美好。
那種滋味,就好像站在山頂上,萬民臣服,所有人都匍匐在地,苦苦等待著他改變整項運動的命運。
但是!
高文出現了。
他的世界,就如同沙子城堡一般,看似恢弘華麗,轉眼分崩離析,竭盡全力挽救,卻只是加速毀滅。
去年七月,他們還在挑戰賽舞臺同場競技——
儘管那場比賽,他輸掉了,但他並不在意,他相信自己只是一時大意, 因為輕敵才導致了發揮失常;等待再次交手的時候,他就可以證明自己, 他就可以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才是“95後”新生代的代表。
然而……
在那之後, 短短一個月,世界就翻天覆地,所有視線、所有光芒、所有焦點全部朝著高文洶湧而去。
就連德國媒體也不例外。
他深深覺得,自己好像被世界拋棄了,乃至遺忘了,再也無人問津,就在一個陰暗角落發黴長蘑菇。
當2014年賽季結束的時候,網球專業媒體依舊在感嘆著,小茲維列夫成為世界排名前一百五十名裡最年輕的球員,並且成為繼納達爾和加斯奎特之後,時隔整整十年再次完成如此壯舉的十七歲少年。
137。
這是他的年終世界排名,但是他看著這個數字,卻笑不出來,甚至覺得這是一個恥辱,“137”正在嘲笑他的狼狽和無能——
丘裡奇,世界排名前一百名裡最年輕的球員,他僅僅比小茲維列夫年長五個月而已。
高文,世界排名前十里最年輕的球員,他還是2004年納達爾之後完成躋身世界前十壯舉的最年輕球員。
而高文,也僅僅比丘裡奇年長整整一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