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哧。

迪米特洛夫被高文繪聲繪色的形容逗樂了,直接就笑了出來。

“我自詡還沒有達到這樣的高度,我也會自我懷疑,我也需要繼續努力,偶爾,我也會動搖會遲疑,我只是相信自己,無論什麼局面什麼困境什麼狀況,我都會戰鬥到底,一直到燃盡所有能量為止。”

“我相信自己能夠發揮出現階段的所有實力和能量,然後,坦然面對比賽結果,無論輸贏。”

“對此,我的信念從來不曾動搖過。”

前者是自信,後者是信念。

有些相似,有些重疊,但嚴格來說,並不相同。

認真想想,支撐著高文一路創造奇蹟書寫神話的核心動力,是信念,而不是自信。

美網是如此,澳網也是如此,當他站在這兩個賽場上的時候,他真的足夠自信,相信自己能夠奪冠嗎?

未必。

但正如高文所說,他始終擁有著堅定不移的信念,即使在墨爾本公園決賽舞臺,兩盤落後,第三盤中段又面臨連續三個破發點,這股信念也始終不屈不饒地燃燒著,最後演變成為扭轉局勢的關鍵。

迪米特洛夫的思緒,順著高文的話語慢慢擴散延伸開來——

他是自信的,某種程度來說,也是驕傲的,因為他也是天之驕子,“小費德勒”的稱號從出道就伴隨著他了。

可是,他擁有信念嗎?對自己、對勝利、對戰鬥的信念?

抬起頭來,迪米特洛夫的眼底重新浮現出一抹笑容,“所以,剛剛那個孩子,就是隻有盲目的自信嗎?”

小茲維列夫?

某種角度來說,確實如此,他擁有自信,強大而堅韌的自信。

2021年,小茲維列夫接受採訪的時候就表示,他認為費德勒和納達爾已經成為過去,他和梅德韋傑夫、德約科維奇才是“新任三巨頭”。

論自信,這位從小到大沐浴在讚譽之中成長的天之驕子就沒有輸過。

但是信念?

在高文看來,他認為小茲維列夫暫時還不曾擁有。

高文聳了聳肩,“誰知道呢?只有走上球場較量看看才知道,在職業網壇,永遠不要小覷任何一位對手。”

迪米特洛夫輕輕頜首,“過去一年,薩沙崛起速度確實非常快,整個德國都在為他瘋狂,認為他是下一任世界第一。”

小茲維列夫的名字和臉孔,確實傳播廣泛,儘管目前依舊活躍在挑戰賽和低階別賽事,但如果說他們都不認識,那就太虛偽了。

迪米特洛夫突然就好奇起來,“你和他交手過嗎?”

“去年七月在挑戰賽碰面過一次。”高文也沒有否認。

迪米特洛夫流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原來如此……”

“什麼原來如此?”高文直接就笑了起來。

迪米特洛夫示意了一下茲維列夫兄弟離開的方向,“看來,他應該把你當作假想敵了,估計年輕球員都是。”

說著,迪米特洛夫就笑了起來,發出口哨聲起鬨,“哦哦哦,高文,現在是個人物了,已經成為年輕人榜樣和目標了,挑戰者們爭先恐後地出現了。”

氣氛,歡快起來。

不需要言語就能夠看得出來,迪米特洛夫的心情放鬆許多,這顯然是一個積極的訊號。

托比亞斯眼底流露出心滿意足的神色。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