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們全部都是滿頭問號——

怎麼回事來著?

剛剛還聚集在一起嘰嘰喳喳,繪聲繪色的表情看起來似乎發生了什麼;一個轉身,大家就集體開始跑圈了?

事情的發展速度著實有些太快,跟不上節奏,有誰能夠幫忙解說一下?

訓練場上空,只有鞋底摩擦球場地面的聲響在響動,但是,並不整齊,因為慢跑並不是純粹的慢跑。

等待漸漸適應之後,慢跑也就進化成為變速跑——

忽快忽慢。

而且,速度的變換節奏無法琢磨,就好像馬拉松一般,群體速度取決於領跑之人。

誰跑在最前面,就掌握群體節奏,只要領跑之人忽然提升,那麼就進入加速模式,一旦跟不上就是掉隊。

跑著跑著,漸漸就能夠看出差距了:

最為年長的李喆,率先掉隊。

最為年幼的王楚涵,緊接著掉隊——至少,在高文過來之前,他一直都是最年輕的。

去年在魔都大師賽,王楚涵首輪爆冷擊敗弗格尼尼,晉級第二輪,表現出不俗潛力,贏得了一些矚目,但整體來看,無論是世界排名,還是表現的穩定性和持續性,王楚涵距離吳迪和張擇都還是有一小段落差。

當然,體力,並不是全部,但變速跑之中如何控制自己並且如何掌控位置,充分調節自己的體能配置,這就是一種智慧了,僅僅依靠體力和耐力盲目跟隨,那是很難持久的。

然後——

張擇也掉隊了。

最後,就是高文和吳迪的競爭。

儘管王楚涵他們掉隊了,但他們並沒有結束跑步熱身,依舊兢兢業業地繼續奔跑,五十圈就是五十圈,始終不曾放棄。

原因很簡單卻也很複雜:

高文。

也許是因為高文的年輕,十九歲的年齡在他們面前,根本就隔了一代;也許是因為高文作為大滿貫冠軍,就連基礎訓練都如此專注如此投入。

其實,得知高文即將前來奧克蘭參加戴維斯盃的時候,他們內部的討論在所難免。

曾經和高文一起訓練過的張擇,自然成為討論話題的中心,人人都關心高文日常訓練的點點滴滴。

張擇無意間說過一句話,不僅網球打不過,而且基礎訓練也比不過。

這句話,頓時就將眾人的傲氣激發出來。

網球就算了,賽場綜合表現確實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但體能的話,怎麼可能?

“我們體能訓練多麼刻苦,你又不是不知道。”

吳迪第一個就嚷嚷起來,從去年亞洲賽季開始,他和張擇兩個人就一直在為大滿貫五盤三勝制的比賽苦練體能,就是擔心進入第五盤比賽的話,體力跟不上。

而且,純粹體能的基礎訓練和網球比賽裡的體能運用,這又是兩回事。

張擇認為,他們都比不上高文,吳迪卻不服輸。

但是,說實話,他們也沒有準備和高文較量看看,畢竟此次前來奧克蘭有比賽任務在身,但誰都沒有想到:

較量,就這樣發生了。

沒有人願意放棄,即使已經被高文和吳迪甩下,也依舊沒有人放棄,一個兩個都咬緊牙關死死跟上。

李喆,已經被套圈了,看著一前一後從自己身邊呼嘯而過的高文和吳迪,他忽然就意識到:

所以,這就是所謂的領袖氣質嗎?

儘管高文抵達訓練場才短短十分鐘,一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魅力,卻已經悄無聲息地改變了隊伍的氛圍。

美網奇蹟之後,高文的事蹟漫天漫地地鋪陳開來,他們都聽說過,高文在棕熊隊裡遺留下來的財富,現在,他們就在親身體驗親身經歷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