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斯盃的賽制並不複雜,和ncaa不太一樣,削弱主場優勢,同時也削弱隊長之間的博弈,相對簡單:

整體而言,戴維斯盃一共打五場比賽,率先贏得三場比賽的一方獲勝,其中包括四場單打和一場雙打。

首日,兩場單打和一場雙打。

次日,兩場單打。

每一輪比賽前,由隊長選出四名球員,並決定他們將負責什麼位置。首日比賽的對陣順序,並不是由主場決定,而是抽籤。

以往,只有球員受傷或者生病,並且經過官方醫生驗證之後,才能夠替換球員,但現在規則稍稍改變,允許隊長在首日比賽結束之後,對次日的兩場單打重新選擇球員,只要對陣雙方和首日不重合即可。

戴維斯盃的出戰陣容,對球員的比賽型別沒有限制,一般來說,往往是兩位單打和兩位雙打的配置,兩位單打球員分別位列一號單打、二號單打;而雙打專家們則專注雙打。

但是,有些國家地區,職業網球球員並不多,或者實力並不強,雙打專家客串單打,單打球員客串雙打,類似的情況也就屢見不鮮;再加上規則修改,次日單打比賽的參賽球員變動,也比想象中頻繁。

而且,戴維斯盃對於一號種子二號種子的排名沒有任何硬性規定,也就是說,“田忌賽馬”的策略完全可行。

也就是說,和ncaa一樣,隊長對於出場順序的安排,也有講究,但整體博弈的複雜性稍稍略遜一籌。

不過,“博弈”,主要還是發生在實力相近的隊伍之間,否則實力差距太大,任何博弈的計謀也都不管用。

華夏和紐西蘭兩支隊伍,在戴維斯盃的處境就是半斤八兩,綜合實力不相伯仲:

世界組?太過吃力,幾乎沒有機會,甚至就連世界組附加賽都夠嗆。

亞太區一組?綽綽有餘,偶爾發揮失常掉落二組,次年也很快就能夠重新回到一組。

簡單來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目前,紐西蘭隊伍裡,世界排名最高的就是目前站在場上的斯坦森,319;而另外一名單打球員則是邁克爾維納斯(micvenus),目前世界排名399。

其實——

這兩位球員都是雙打強於單打的,斯坦森目前雙打世界排名179,維納斯的雙打排名則是62。

紐西蘭的網球發展一直遠遠落後於澳大利亞,一直到維納斯後來在雙打賽場的崛起,才在世界版圖裡留下他們的名字,維納斯不僅在2017年登頂法網男雙冠軍,2021年奧運會贏得男雙銅牌;而且雙打世界排名最高來到第九。

整體而言,華夏球員的排名就要高一個檔次:

張擇,180;吳迪,298;王楚涵,365。

但關鍵就在這裡,別看排名數字相差巨大,事實上,實力差距並沒有那麼明顯。

此前就提到過,世界排名的巨大落差,並不能看作實力落差。

世界排名前一百,基本都是金字塔第一梯隊,人人都具備實力;同樣,世界排名一百到三百乃至於四百,差距也非常微弱——

積分差距,可能就是五十分、一百分,放在巡迴賽裡,挑戰賽、兩百五十賽級別,也就是多贏幾場少贏幾場比賽的差距,一段時間狀態特別好或者特別不好,排名起伏基本就是過山車水準。

所以,對陣紐西蘭,華夏擁有優勢,但並不明顯,最後還是要看臨場表現——

一直到高文的登場。

世界排名第三。

兩座大滿貫冠軍獎盃得主。

連續擊敗三巨頭登頂澳網。

種種戰績,著實太過輝煌,放在這場戴維斯盃裡,是打破平衡的存在,所以,對於兩支隊伍來說,高文都是一個關鍵。

“田忌賽馬”,就看誰的佈局能夠技高一籌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