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德勒,率先破掉了高文的一個發球分!

費德勒最出色也最拿手的技巧就是“變奏”,持續不斷地改變節奏。

這並不是像克耶高斯那樣大起大落、忽快忽慢地改變節奏,堪比過山車;而是細膩地多樣地突然地打破節奏:

利用落點、旋轉、球速、力量等等旁觀者無法真實感受到的節奏變化,一點一點打破對手的擊球慣性,悄無聲息地建立優勢;而且,行雲流水、橫掃千軍的進攻,總是能夠讓變奏的後續效果最大化。

其實,高文也非常擅長變奏,這也是他比賽裡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在費德勒面前,還是略遜一籌:

不是技術,而是靈感。

費德勒的“變化”,往往難以捉摸,靈光一閃的擊球遍佈在比賽的角角落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文的思考。

要麼,像德約科維奇和納達爾一樣,用自身硬實力的厚度展開周旋,頂住費德勒的變奏,然後展開反擊。

要麼,就必須搶在費德勒前面,用絕對力量絕對速度打破平衡,為自己建立優勢,這也是年輕球員衝擊費德勒的最大依仗。

但這兩種比賽方式,都不是高文喜歡的,所以,進入搶七局之後,平衡就被打破。

費德勒,取得領先。

然而,高文依舊是高文,面對困境,不僅沒有緊張沒有退縮,反而更加興奮起來。

也許,高文不是德約科維奇也不是納達爾,但高文依舊有著自己的比賽解讀。

依靠雙手反拍的強勢,高文連續兩拍壓制住費德勒的反手,並且在費德勒上網施壓的時候,依靠正手直線完成破網,隨即就回破了費德勒的發球分,讓搶七又重新回到均勢。

繼續僵持。

一路膠著。

“5:6”。

搶七局裡,率先發球的高文,處於落後的位置,但接下來兩分都是高文的發球分——

剛剛,正是高文的第一分。

費德勒拿出最頂尖的狀態,連續打破慣性,創造優勢;但是,高文同樣拿出最佳水準,絕處逢生。

以技驚四座的方式,挽救第一個盤點,“6:6”,搶七局的均勢依舊沒有被打破。

得分之後,高文並沒有握拳慶祝,而是轉身看著自己的擊球落點,然後就笑了起來:

他自己也沒有預料到這一拍背身擊球能夠直接形成制勝分,那雙眼睛就彷彿在說,

“果然,比賽總是充滿驚喜。”

全場,轟鳴。

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浩浩蕩蕩持續了許久,是為費德勒加油鼓勁,同時也是為高文的精彩回球送上掌聲——

費德勒的全球主場,自然也包括了迪拜,更何況,費德勒是衛冕冠軍,在這座城市擁有大量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