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

高文,一驚!

費德勒不愧是費德勒,敢於在接發球的時候直接放小球:

因為小球這項技術是需要卸力的,如果力量衝擊太強,小球質量就跟不上,拋物線和飛行路線都控制不住,而發球則是各項技術環節裡力量最充分最飽滿的。

簡單來說,如果有人在接發球的時候選擇放小球,場邊教練很有可能當場腦溢血。

然而,費德勒就敢。

而且,真正令人震驚的還在於,小球質量,居然還不錯。

不得不說,即使高文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這樣的狀況根本就沒有辦法準備——

蹬地。

狂奔。

衝刺。

發球動作還沒有來得及完全歸位的高文,如同離弦之箭般,直接衝了出去。

風馳電掣!

目光,全神貫注地注視著網球,視線餘光則觀察費德勒的站位,但是,費德勒的腳步一直在晃動,這也意味著,他在分散高文的注意力,試圖以自己的移動牽制高文的專注力,迫使高文回球質量下降。

那麼,高文怎麼做呢?

正手,高高抬起,做出一個強勢揮拍的進攻動作,這次,就輪到費德勒判斷了,高文會如何處理?

底線深區?網前小球?

直線?斜線?

電光火石之間,兩位球員都在算計,對於其他球員來說,可能全憑直覺擊球,但真正的頂尖高手,毫釐之間也能夠感受到強強對抗的張力在空氣裡洶湧。

然後——

一蹬!

一衝!

高文順著自己前衝的慣性,正手沒有任何遲疑,順勢一衝,力量瞬間迸發。

但是!並不是橫掃斜線,而是推進直線。

以重複線路的回頭球,壓制費德勒的反手。

也許,費德勒的反手沒有眾人想象的那麼弱勢,但客觀事實就是,相較於正手,反手確實是一個突破口。

轟!

前衝的速度和慣性全部疊加在揮拍動作上,以至於高文的擊球反而需要控制,否則可能就直接轟出界了。

網球,如同一枚子彈,洞穿整個球場的直線區域,浩浩蕩蕩地朝著費德勒的反手壓制過去。

費德勒,危機依舊沒有解除,繼接發球之後,反手遭遇連續錘擊。

幸運的是,費德勒的腳步並沒有受干擾,這也意味著,費德勒的假動作沒有干擾到高文,高文的假動作同樣也沒有干擾到費德勒,兩位球員在算計和佈局方面,打成平手,最後費德勒還是及時到位。

反手,幾乎沒有揮拍空間,因為高文的來球壓得非常深,費德勒被迫在腳邊完成擊球。

然後——

撕拉!

單手反拍,一撇一掃,整個胸膛完全舒展開來,力量徹底釋放,手腕一帶一扭,撕出一條輕盈的拋物線。

翩若驚鴻!

極度被動,但依舊技驚四座。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