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恭喜取勝。賽前,博爾納表示他已經做好擊敗你的準備,但實際上,這場勝利似乎非常輕鬆,你看起來幾乎沒有出汗,對於博爾納,你如何評價呢?”

來了來了,記者們帶著他們磨刀霍霍的“挑撥離間”技能閃亮登場——

從賽前的自信到比賽的脆敗,從賽前的挑釁到賽後的沉寂,丘裡奇的年輕氣盛,無疑為這場比賽增加了諸多話題。

方方面面來看,高文對這場比賽準備充分,很難說沒有受到丘裡奇賽前挑釁的影響,記者們怎麼可能輕易錯過?

但所有記者都明白,關鍵還在於,高文買賬嗎?

卻見,高文滿臉無辜、完全認真地做出回答。

“我覺得,你們對我是不是有什麼誤解?”

“你們現在看到這幅清爽乾淨的模樣,不是因為比賽沒有出汗,而是因為我在更衣室裡沐浴焚香打理了一番,然後對著鏡子研究了三十分鐘後髮型,確保每一根髮絲都在正確的位置上,展現自己最富魅力的姿態。”

“請不要將我對時尚的堅持解讀為對對手的不尊重,謝謝。”

信手拈來。

談笑風生。

不僅幽默,而且吐槽、反諷、還擊,相容幷蓄,短短三言兩語就將記者試圖挑釁高文的鋒芒全部化解。

撲哧。

新聞釋出廳現場就有人控制不住,響動著窸窸窣窣的輕笑聲,整個劍拔弩張的氣氛還沒有來得及完全緊繃就已經瓦解。

那麼,關於丘裡奇呢?

看樣子,高文應該不會落井下石地狠狠奚落丘裡奇一番,更大的可能應該是好好奉承丘裡奇幾句——

什麼“未來前途無量”、什麼“具備擊敗任何球員的實力”、什麼“期待下次碰面的成長”之類客套寒暄。

然而,高文再次打破常規。

“我並不認為自己應該評價博爾納。”

為什麼?

不屑?不值?還是丘裡奇不配?

記者們的雀躍和激動還沒有來得及發酵,就已經被高文輕描淡寫的話語直接摁死。

“我們年齡相仿,經歷相似,我們都處於自己職業生涯的前期,所以,每場比賽都全力以赴,期待著自己能夠成為表現更出色的那位球員。”

“幸運的是,今天我做到了,所以我贏得了繼續留在賽場的機會。”

全程!

高文沒有對丘裡奇做出任何正面點評,卻展現自己的風度和氣量,隱藏其中的尊重和敬意更是自然流淌。

“評價”,那是來自上位者對挑戰者的一種俯視姿態,但高文非常清醒,他並不認為自己位列世界第三,就已經功成名就,他可以對比賽進行點評,卻拒絕對球員指指點點——

因為,他也依舊是年輕的挑戰者,和丘裡奇一樣。

不得不說,面對記者的陷阱,高文的處理著實不能更加完美。

即使記者和高文已經打交道多時,也還是無法控制地,屢屢為之驚豔。

本來,記者還希望煽風點火一般,看看高文和丘裡奇針鋒相對地再撕一場,但現在看到高文如此姿態,後續攻擊也就失去了意義,反而真心傾佩高文的心胸和姿態,澳網奪冠之後依舊不驕不躁的品質。

妙!

妙不可言!

但是,記者們會如此簡單地放棄嗎?

如果會的話,那就不是記者了。

“高文,這是你在職業生涯首次以世界第三的身份出戰比賽,感覺如何?”

步步為營,一步一步慢慢佈局,第一個問題還算輕鬆。

高文的回答也充滿了年輕人的調皮和打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