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休賽期,對高文來說是非常珍貴的一段時光。

儘管桑普拉斯從九月份就擔任他的教練,但九月和十月的行程著實太密集,一直到休賽期,他們才有時間系統性地進行一些戰術梳理、技術調整等等。

也正是因為如此,阿加西的加入,非常及時,兩位歷史最佳強有力競爭者的靈感碰撞,為高文開啟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門。

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裡,高文以為自己擁有系統,技戰術的訓練根本不用擔心,但阿加西和桑普拉斯用實際行動告訴高文:

網球的世界,博大精深。

從發球動作到接發球戰術再到正手運用等等,技術動作、戰術思維等等都需要細節調整,這可比健身房訓練要複雜要困難多了,僅僅在訓練場上花費時間是不夠的,還需要精力需要投入需要大腦的幫助。

而現在,這些調整和改變,全部都需要透過實際比賽的檢驗和打磨,只有這樣,才能夠慢慢成為自己的技能,並且成為自己比賽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來說,技術調整是非常痛苦的,因為改變的是自己的比賽習慣和作戰風格,往往都需要經歷一番陣痛期。

正是在如此背景下,多哈雙打比賽的價值就越發凸顯出來:

和納達爾這樣頂尖高手搭檔的機會,可不常有,這也讓高文更加敢於冒險嘗試,同時更加敢於出手。

在前往墨爾本踏上澳網賽場之前,高文需要更多賽場時間來適應全新的自己。

對於多哈,高文沒有設定任何成績目標,唯一目標就是儘可能在賽場上多停留一些時間,好好打磨自己。

顯然,搭檔納達爾出戰雙打,事情不能更加完美了。

曾經有人這樣說過,在網球比賽裡,單打比賽和雙打比賽可以說是兩種類別,強度和質量不在一個層面。

誠然,雙打比賽需要講究默契和配合,長年專注雙打的專家們絕對實力出眾,他們對比賽的解讀已經進入更高層次;但如果兩名單打球員聯手參加雙打比賽,勝利機率總是更高的一方。

這樣說,並不是因為看不起雙打專家們的實力,而是因為兩方面原因:

一來,單打球員的個人綜合實力更強勁;二來,單打球員對於戰術解讀、球場空間運用也有著獨到之處。

當然,事無絕對,這只是紙上談兵的一種理論層面分析,具體如何,還是需要走上球場真刀真槍地比拼一番,才能夠分出一個高下。

不過,眼前正在上演的這場比賽,某種程度上就能夠證明這個“理論”——

四位主攻單打的球員,聯手主戰雙打比賽,你來我往的交鋒之中,慢慢地就拉開了差距,單打實力漸漸凸顯。

一盤在手的高文和納達爾組合,在第二盤比賽漸漸找到了魔力:

個人實力與默契配合碰撞出了火花!

“2:1”。

第二盤開局,對陣雙方各自完成保發,率先發球的高文和納達爾組合局分領先,然後就再次在伯萊利的發球局裡拿到了破發點。

而且,還是連續三個。

“0:40”。

面對連續破發點,退無可退,伯萊利和梅耶爾也打得更加激進更加主動。

先是透過近身發球擠壓到高文的接發球,而後又依靠梅耶爾的搶網形成前場壓迫,緊接著伯萊利就上網了。

一左一右,伯萊利和梅耶爾牢牢地把持網前優勢,將網球打成了羽毛球,整個節奏直接提升到全新層面,將對面兩個人壓在底線喘不過氣來。

高文和納達爾一直在試圖破網,但整個回合球速度太快,調整空間非常有限,優勢和劣勢的差距也就越拉越大,兩個人非常被動。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兩個球員就坐以待斃——

手握連續三個破發點,這也意味著他們有資本“浪費”,哪怕丟掉這一分也沒有關係,所以他們應該更加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