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盤開局階段的高文,就給張盛這樣的一種感覺,所以回合球拉鋸戰才沒有能夠相持起來。

特別是第二盤結束的時候,張盛看到了高文嘴角的笑容,還有高文眼睛裡的鬥志,種種跡象都在表示,高文沒有受到第二盤搶七的影響,並且已經做好準備在第三盤發動反擊,那麼第三盤為什麼會打成這樣?

事情,說不通呀。

張盛腦海裡有著一系列問號,這合理嗎?

但是——

張盛很快就否定了這個想法,因為這是第三盤、而不是第一盤,高文為什麼會選擇第三盤的開端試錯呢?

明明兩位球員已經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對於彼此狀態有了非常深刻的瞭解,沒有必要多此一舉。

從方方面面來看,體力極點應該是更加合理更加正常也更加簡單的解釋。

張盛輕輕吐出一口氣,將腦海裡的想法拋了出去,注意力重新回到比賽上來。

如果穆雷知道張盛的想法,那麼他會選擇擊掌慶祝:我和你的想法一樣。

儘管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但穆雷自己置身於比賽,他能夠最直接地感受到高文戰術選擇的變化。

穆雷也同樣是擅長思考的球員,他也在分析也在判斷也在考量,只是,因為比賽一直在持續推進之中,他沒有辦法冷靜下來好好理清思路,短暫的演算過後,他也和張盛一樣,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體力極點。

不要說高文了,其實穆雷自己也面臨體力極點。

這場比賽的兩盤消耗,甚至比對陣迪米特洛夫的全場四盤比賽還要更加嚴重,畢竟球風、強度等等都不一樣。

但穆雷也知道,第三盤是戰略制高點,誰能夠搶下勝利,誰就能夠搶佔先機,而輸掉的一方則被推向懸崖。

所以,他必須緊咬牙關,保持自己在第三盤的競爭力,特別是開局階段,對於延續第二盤勝利的氣勢至關重要。

也正是因為如此,穆雷一直在壓制在調整——

對於年輕球員來說,壓制體力極點,這可能有些不可思議;但對於資深老將來說,卻沒有那麼稀奇。

最主要就是合理分配殘存的體力,並不是每一拍擊球都發力,而是學會控制學會分配學會合理運用。

透過戰術佈局,還有精神意志的控制,可以在短時間內,稍稍提升狀態,壓制住體力極點,不要洩氣。

第三盤開局以來,穆雷就一直在這樣做,如果他能夠率先破發的話,那麼整個比賽形勢都會不一樣:

破發之後,穆雷在高文的發球局裡就可以稍稍放水,不需要那麼較真,然後所有體力和精力都放在自己的發球局裡,只要一直保住發球局,就能夠一路通往第三盤的勝利。

可惜。

差一點點,每次都差一點點,四個破發點都沒有能夠兌現,這也讓穆雷非常懊惱,忍不住雙手合十,仰望天空,唸唸有詞。

這不,又錯過一個,第五個。

然後,高文再次逃過一劫,順利保發,“4:3”,依靠著率先發球的優勢,始終保持著這一盤的比分領先。

這廂,穆雷嘟囔抱怨著,表達強烈不滿,就好像剛剛錯過了全世界。

那廂,高文雲淡風輕,似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