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問題就在於,克耶高斯的雙手反拍技術動作是有缺陷的。

其實,克耶高斯的正反拍技術動作都不標準,但在正手位置,比較自由,單手發力,依靠天賦就能夠暴打;但反手位置卻不行,因為左手必須給予球拍支撐,一旦技術動作不標準,發力就會不充分。

而且,稍稍不注意,拍面就可能不太準確,擊球的拋物線控制就會出錯。

所以,克耶高斯的反手往往擔任突擊的工作,平時擊球更多以過渡為主,在極度被動的情況下才會發力——

就好像上一個破發點一樣,被逼迫到極致的時候,腦海裡沒有雜念,被動出手,往往能夠取得不俗效果。

但如果是克耶高斯自己主動出手,成功率就非常不穩定,因為左手的支撐動作而導致拍面控制不穩定。

此時,克耶高斯暴怒之下全力出手,力量充足,但角度和拋物線控制都沒有心思注意,就連克耶高斯自己都不知道擊球效果如何。

反而是高文更加清楚。

高文的注意力始終保持高度集中,早早就注意到了克耶高斯的引拍動作,視線一動不動地鎖定網球——

克耶高斯想要用力量碾壓的計劃,顯然是一個錯誤。

去年在美網,高文的反手就不怵克耶高斯的正反拍,現在就更是如此了。

那麼,高文如何處理呢?

不僅沒有退讓,而且站在底線之上的腳步還繼續調整了一小步,不是垂直前進,而是外角四十五度的上步。

一小半步。

然後,雙手反拍的引拍動作早早就架起來,等待來球,一個橫掃的卷帶,小臂和手腕在即將觸球的剎那全面提速。

轟!

掃擊!

同時,充分紮實的轉體動作牽引著身體動作持續上步,將近一百八十度的轉體動作輔佐揮拍動作的完成。

網球,轉眼就已經消失不見。

去哪兒了?

斜線。

撕扯開角度。

高文完全碾壓了克耶高斯的反拍發力,並且利用腳步和轉體動作,進一步拉開角度,自上而下地完成錘擊。

網球,鑽入克耶高斯左側發球區和邊線形成的小三角。

反手!

依舊是反手!

“反手vs反手”、“斜線vs斜線”,在力量和力量的碰撞之中,高文進一步將角度撕開。

落地,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