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為如此,溫網和法網的賽程安排總是一項嚴峻考驗,經常因為意外狀況而積壓大量比賽,導致賽程無法推進,組委會必須高速運轉起來重新組織安排,球員們自然而然也需要跟著適應變化。

甚至於,本來應該在週日舉行的男子單打決賽被推遲到週一舉行的情況也出現過,而且還不止一次。

其實,從場地來看也是如此。

溫網,依舊延續草地。

法網,依舊沿用紅土。

這兩種場地都是歷史悠久,網球誕生之初就是在草地之上,而網球在歐洲全面推廣則是在紅土之上。

硬地,其實是網球職業化和現代化之後,為了方便商業推廣誕生的全新場地——

因為草地和紅土的維護價格太過費力也太過昂貴,甚至還需要專業手藝;但硬地卻不是,只需要一塊水泥地,就已經足夠。

從建立到維護,硬地都更簡單也更方面,更重要的是,成本更低,這符合商業利益。

就好像籃球和足球一樣,一個隨處可見的場地,對於一項運動的推廣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商業推廣。

於是,硬地賽場才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瘋狂冒出來。

曾經有專業機構做過一項統計,2000年以後誕生的全新巡迴賽,包括atp、wta和itf三大網球組織的賽事,硬地的比例達到匪夷所思的90%。

而且,經過科學研究,大部分硬地都是水泥地,反作用力非常強勁,造成運動傷害的潛在風險直線飆升。

專業人士們紛紛提出建議,為了延續職業球員的生涯,保護職業球員的健康,應該控制硬地巡迴賽的數量,即使無法減少現有的巡迴賽,至少在全新巡迴賽出現的時候,網球組織應該建議避開更多硬地。

然並卵。

在商業推廣的滾滾車輪面前,專家們的意見終究是微不足道的。

澳網和美網,就是最佳範例。

首先,它們都是硬地賽事。

其次,它們設定夜場比賽。

這些全部都是符合現代商業推廣的選擇,走在潮流尖端,並且確確實實取得了難以想象的商業成功。

也許,有人會說,利益至上,這就是符合商業利益的選擇,無可厚非,所有人都應該這樣,否則就要被淘汰了。

但關鍵就在於,堅守自己的溫網和法網,同樣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即使是為了商業利益做出一些妥協和讓步,拿捏分寸與堅守底線也是至關重要的,否則就可能迷失自己,進而被滾滾商業洪流吞噬。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