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樣說的話,就顯得荒謬可笑:怎麼可能。

但認真想想,女子球員不止一次完成如此輝煌壯舉,千禧年之後就足足出現了三次,然而男子球員卻一直到2012年才出現一枚“希望火種”,這著實太誇張。

也許,“魔咒”的說法就沒有那麼荒唐了。

去年年初,瓦林卡職業生涯首次完成突破,登頂澳網,當時人們就一直在討論:

其他球員首次登頂冠軍的時候都太年輕,缺少經驗,所以無法很好地處理壓力與紛爭,這才無緣打破魔咒,那麼瓦林卡就不存在如此桎梏了——

畢竟,瓦林卡都已經二十八歲了。

壓力,鋪天蓋地地朝著瓦林卡洶湧,並且在瓦林卡登頂蒙特卡洛大師賽之後達到巔峰,因為這是一站紅土大師賽,人們有理由對於瓦林卡在法網的前景懷抱更多期待。

期待、質疑、好奇、挑釁,紛紛擾擾的觀點蜂擁而至,在前往巴黎之前,瓦林卡也被普遍認為是法網的奪冠熱門,聲勢甚至超過費德勒和德約科維奇,直追納達爾。

結果呢?

首輪出局。

跌破無數眼鏡,以至於賽後新聞釋出會就直接炸了。

轉眼,一年過去,球員們再次齊聚墨爾本,爭奪全新一年的澳網冠軍,剛剛上演的一切,是否有些眼熟?

基本上,去年瓦林卡在法網經歷的一切,現在就直接轉嫁到了高文身上。

正是因為如此,阿加西才竭盡全力迴避任何形式的正面回應。

但阿加西很快就意識到,如果記者們無法如願的話,他們必然死纏爛打,這件事肯定沒有那麼容易結束。

沒完沒了,沒完沒了……無限迴圈,那也意味著,聚焦在高文肩膀之上的壓力,必然還將持續累積下去。

怎麼辦?

電光火石之間,阿加西就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然後,他就這樣做了——

德約科維奇是冠軍,又有誰能夠反駁呢?

畢竟,至今為止,德約科維奇已經在墨爾本公園四次登頂,佔據他目前為止七座大滿貫冠軍的57%。

德約科維奇已經追平費德勒和阿加西四次奪冠的成績,並列成為公開賽時代澳網奪冠次數最多的球員,正在成為新一代的“墨爾本公園之王”。

現在就可以想象新聞媒體的標題了:

“阿加西:德約科維奇是冠軍。”

“高文的教練認為奪冠希望渺茫。”

“阿加西看好德約科維奇奪冠,並不看好弟子。”

“阿加西的pick,劇透預警:不是高文。”

“一桶冷水,阿加西用自己的方式讓弟子冷靜。”

諸如此類云云。

社交網路肯定又要熱鬧非凡了,但阿加西並不介意:

不管媒體和網友怎麼說,反正聚焦在高文奪冠身上的壓力就能夠減輕了,他們現在最不需要的就是“魔咒困擾”。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