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打比賽來看,現在狀態不佳的是納達爾,如果雙打比賽從納達爾突破,顯然是更加符合戰術的選擇。

但德約科維奇並沒有,他選擇了高文。

也難怪有記者說,因為職業生涯前兩場比賽都輸給高文,而且目前對陣戰績還處於落後,所以德約科維奇每次面對高文的時候都特別來勁,如同猛獸一般,戰鬥慾望和取勝慾望都持續熊熊燃燒著。

就好像當年的小威廉姆斯和莎拉波娃一樣。

2004年,莎拉波娃橫空出世,先後在溫布林登決賽和年終總決賽的決賽兩場比賽連續擊敗小威廉姆斯,年僅十七歲的莎拉波娃迅速成為全球寵兒;但這也激發了小威廉姆斯的仇恨技能,只要對陣莎拉波娃就能夠提升最佳狀態——

在兩連敗之後,小威廉姆斯職業生涯就再也沒有輸給莎拉波娃過,不僅創造了一波十九連勝的彪悍記錄,而且還在2012年奧運會決賽創造了“6:0”、“6:1”血案。

種種來看,“德約科維奇vs高文”的對陣,確實有點這樣的味道了。

事實,卻並非如此。

納達爾的擊球,始終帶有強烈上旋,這也意味著保險性特別強,在雙打比賽裡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因為雙打的場地更寬,也因為雙打擁有搭檔掩護,這也意味著納達爾是更難突破的一側。

而高文的比賽風格依舊是典型的底線型球員,雙打比賽裡的一些擊球選擇值得商榷,威脅性沒有那麼強,再加上高文賽季之初的狀態確實沒有調整到最佳,從這裡突破其實是戰術性的選擇。

“3:0”。

率先發球的德約科維奇組合,在開場快速站穩腳跟,保住自己的兩個發球局、並且破掉高文的發球局之後,快速拉開比分。

但是,度過開場階段的混亂之後,納達爾和高文也找到了比賽節奏,率先由納達爾保發,穩住局面。

在“4:1”之後,納達爾和高文組合也迎來一波連贏三局的小高潮,成功破掉克拉吉諾維奇的發球局,並且連續乾淨利落地完成保發,將局分追平至“4:4”。

此時,他們不僅將比賽扳回均勢,而且還找到了手感狀態,更進一步地發起衝擊。

接下來,在德約科維奇的發球局裡,納達爾和高文再次拿到破發點——

“30:40”。

眼看著,納達爾和高文組合就要勢如破竹地一舉反超比分。

關鍵時刻,球場之上的四位球員兩對組合,奉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短兵相接的攻防大戰:

從網前鬥法到底線,又從底線僵持到網前,攻防轉換來來去去交換數個回合,但雙方都展現出難以置信的競技水平,始終沒有掉球。

整整四十拍!

匪夷所思的四十拍!

全場屏息凝視,甚至能夠聽到心臟撞擊耳膜的聲音從小到大、而後又從大到小,最後整個世界遁入一片寂靜。

回合,依舊沒有結束。

7017k